中国隆回网7月5日讯(通讯员:王双进、曾文、孙珂)雨山铺镇磨石村在县新华书店与当地政府的大力支持下,在新建的村民活动中心办起了“农家书屋”。书屋藏书1263种,有科学技术、文化教育、少儿读物、法律等,合计1537册。每天前来这里看书、借书的群众络绎不绝。
以下为曾文自述:
我虽然九十岁高龄,从原隆回七中教导主任岗位退休已30个年头,可仍然心明眼亮,体魄健壮。由于时间充裕,我自然成了“农家书屋”的常客。迄今为止,我已仔仔细细、认认真真地拜读了上百册书,有些还做了读书笔记哩!其中我最感兴趣的有三本书——有的勾起我仿佛回到了血气方刚的青年时代,让我懂得什么叫做爱,什么叫做恨;有的则成为我的良师益友,指导我怎样养生,探究长寿之道。
第一本书是《39军在朝鲜》。真巧,我正好是1949年10月参加中国人民解放军第39军军医学校后,随部队参加抗美援朝战争的志愿军战士。因此,我如获至宝,迫不及待地满怀激情连续三天两晚就读完了一遍。那许许多多的往事历历在目,记忆犹新。记得我军在出国前,上级对我们进行了爱国主义教育和激发仇视、蔑视、鄙视美帝国主义的情感。包括我在内,人人摩拳擦掌,个个斗志昂扬,下定决心,参加抗美援朝、保家卫国斗争。在秘密出国前夕,我们每个人把穿的衣服、带的物品,包括党费证在内,全部用布包扎好,写上家庭住址与收件人姓名,交上级统一保存。表明一旦牺牲在战场,就由国家将包裹寄往家中,作革命烈士处理。于是我们换上朝鲜人民军军装,雄纠纠、气昂昂跨过鸭绿江,大有“风啸啸兮江水寒,军士一去兮不复还”的大无畏英雄气概。该书以大量章节,既讴歌了一大批英雄人物,又真实地再现了那些惊天动地可歌可泣的悲壮事迹,真是进行爱国主义和革命传统教育的极好教材。我还会加倍珍惜她,一遍又一遍地拜读她,把其中的故事讲给孩子们听,把她当作推动我们建设祖国、保卫祖国的精神力量。
第二本书是《九亿农民健康教育读本》。这本书内容丰富且简明通俗,贴近生活,适用性强。阅读后,我学到了一些“识病、防病、治病”的初步知识。近年来,我经常发生便秘症状,苦不堪言。读完该书,我从中学到了预防和治疗便秘的常识,收到了意想不到的效果。几个月以来,再没有发生便秘了,好不令人欣慰!我还要继续学以致用,以达到健康长寿之目的。
第三本书是《农村生活小常识》。我一边读一边摘录,初步掌握了一些“节约用电”、“废物利用”、“商品选购”小常识、小技巧。我平常去市场买水果蔬菜等,总要缺斤少两,吃了不少亏。看了这本书之后,我花两元钱买了一台弹簧小秤。购物时,我事先向营业员声明:“我要复秤,你必须钱足秤够!”从此再也没吃这个亏了。
“农家书屋”的确给我带来了实惠。难怪,最近上小学三年级的小玄孙女珍珍,非常高兴地向我汇报:“这几个月以来,我借了二十本少儿读物看,都有趣极了。我变得越来越会写作文了,在学校举行的作文比赛中,我还获了奖哩!现在,我又迷上了一些古典书籍。特别是《三字经》,句子短,又押韵,好看好记,有说明译注,好懂好用。比如‘子不学,非所宜。幼不学,老何为?’对我很有启迪,真是越看越想看啊!”
我认为在农村建立书屋,是一个创举,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要阵地。今后,我还会一如既往地发挥余热,不但自己多看多学,而且要发动群众积极地借书、看书、用书,不断提高文化科学知识水平,发展农村经济。
来源:自创
编辑:redclou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