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一心一意谋发展,呕心沥血帮民富——记西洋江镇水西村党支部书记段明凤

来源:西洋江镇人民政府 编辑:redcloud 2010-09-28 18:17:35
 
—分享—

    跨过西洋江,走进水西村,一副美丽动人的新农村风景画就会映入你的眼帘:一条条水泥公路直通农家门前,一座座小洋楼掩映青山绿水间,一阵阵烟叶清香随风拂面而来、一片片金黄的稻田里到处机声隆隆,每个村民脸上写满了丰收幸福的喜悦……

    水西村地处隆回县西洋江镇西南端,西与洞口县醪田镇接壤。全村9个组268户1087人。以前,因为西洋江的无情阻断,水西村是个信息闭塞、交通不便、经济十分落后的小村庄, 人年均收入不足300元,老百姓常年被一个穷字压得喘不过气来。2005年,段明凤担任水西村党支部书记兼村主任后,一心为群众谋发展找富路。通过村支两委一班人的几年拼搏,水西村旧貌换新颜,全村安居乐业,和谐发展。

    当选书记后,他庄严地说:“决心滚一身泥巴,出一身黑汗,改造水西村的山山水水”

    段明凤曾在部队摸爬滚打了6年,练就了一身不怕苦不怕累、勇于拼搏的硬骨头。碰到难题,总能化危为机,因为他心里始终装的是找到发展之路,让全村群众尽快脱贫致富。退伍回乡后,他先后担任过村秘书和原碧山乡信用社与基金会会计。2005年,在全体选民信任的目光中,他高票当选为村党支部书记兼村主任,当起了一千多群众脱贫致富的“领头羊”。在当选后的就职演说中,他说:“我们村目前很穷,但并不说明以后也穷,作为新一届村支两委班子,一定要穷则思变,为官一任,造福一方,决心滚一身泥巴,出一身黑汗,改造水西村的山山水水”。

    他是这样说的,也是这样做的,忠实践行着自己的铮铮诺言。

    农网改造后,村民感激地说:“现在我有电视看了,再也不去玩牌了”

    首先,他带领村支两委从关系民生的农村电网改造着手,让村民能正常用上照明电,看上图像清晰的电视。2005年以前,由于线路老化,下雨漏电,下雪断线,供电时断时续,碾米加工都成问题。上世纪九十年代还因漏电发生过一死两伤的触电事故。他多次召开党员组长和群众代表会议,统一思想,发动群众户平集资400元。对于思想不通的部分群众,他不厌其烦地上门做工作,想方设法筹集资金,保证每个院落同步施工、同步受益。由于院落分散,仅安装线路就达两个多月,时值酷暑季节,他自始自终日夜坚守工地。工程完工的时候,他脸晒黑了,人瘦了十几斤,很多从外地回来的村民碰到他,还不认识他了。农网改造后,村民的用电价格从原来每度1.2元,降了一半。村民段升仁看到自己家的电视图像不再模糊跳动时,紧紧握着他的手,十分感激地说:“以前晚上电视看不清,只想打牌赌博,现在我有电视看了,再也不去玩牌了”。

    农网改造后,村民再也不要为用电犯愁了。

    大桥通行后,村民自豪地说:“子孙后代从此告别了洪水来了就犯愁的木板桥,就能走上致富之路”

    西洋江河流隔断了水西村1、2、3、8组与外界的联系,这几个组的学生读书、村民购置农药肥料、赶集办事,一旦碰上洪水猛涨,都无法通过,造成了出行和运输的十分不便。2006年全县掀起了新农村建设的热潮,该村紧紧抓住这一历史机遇,于8月下旬召开了村民会议,商讨修桥大计。经过充分讨论,大家认为:哪怕是砸锅卖铁也要完成这千秋伟业。建设计划确定下来后,各种困难接踵而来。由于很多村民多年在外打工谋生,无法联系上,而要把这激动人心的宏伟方案告知每一个人,并要及时把启动资金筹集起来,难度可想而知。

    开弓就无回头箭。既然决心已下,段明凤就组织村支两委干部动员在家的群众分头联系各自的亲朋戚友,争取在短时间内把启动资金落实到位。仅仅10多天工夫,人平300元的捐款就筹集到了村干部的手里,但资金缺口仍然很大。他看在眼里,急在心头,经和妻子商议,决定把建房用的1万元资金带头垫出。他的义举感动了善良朴实的村民,在他的带动下,村民们纷纷把自己准备建房子和为儿子娶媳妇的钱都取了出来,交到村里,以解修桥燃眉之急。老党员段教庚拿出自己多年的存款说:“修好了这座桥,我们的子孙后代从此告别了洪水来了就犯愁的木板桥,我们就能走上致富之路 。”通过捐资、举债等各种方式,总算筹措到了大部分建设资金。2006年冬,投资15万元,长70米、宽4米的“志扬桥”如期竣工。

    从此,西洋江两岸的老百姓再也不会被滔滔河流阻断了,实现了世世代代居于此地的人们的修桥之梦。

    公路硬化好了,群众感动地说:“第一次看到这么大的工程,也是第一次看到这样为村里做事不要命的支部书记”

    水西村是西洋江镇通往洞口县醪田镇的交通要道,也是当年贺龙曾经走过的长征路。该村公路总长2.1公里,因年久失修,路面到处坎坷不平,大坑随处可见,小坑星罗棋布,涵洞堵塞,以致翻车事故时有发生,村民强烈要求早日硬化好该公路。经预算,该公路需要改造资金21万元,这对于刚刚脱离贫困线的广大村民而言,几乎是一个天大的梦想。

    为了尽快实现村民硬化好村内公路的宿愿,段明凤苦口婆心地做通组长党员的思想工作。经村民代表会议多次商讨,后来一致决议:全村村民勒紧裤带,人均捐款200元,资金缺口由他去广东等地找西洋江籍的老板赞助。2006年7月成立了以他为组长的修路领导小组,他在儿子读大学四处举债的情况下,第一个带头捐款1000元。他安排其他村干在家筹集资金,自己多次只身前往长沙、广州、深圳、上海等地化缘拉赞助。9月上旬,公路硬化大战拉开了序幕。每天清晨他第一个赶到建设工地,晚上最后一个休息。长时间的过度劳累和巨大的工作压力,竟把他累垮在施工现场不省人事,幸亏民工们及时发现,把他送往医院抢救才保住了生命。全村群众闻讯无不感动得热泪盈眶。该村4 组85岁的宁老伯赶到医院看望他,对他说:“我这么大把年纪了,还是第一次看到这么大的工程,也是第一次看到这样为村里做事不要命的支部书记。”

    12月20日,高标准的水泥公路在村民的一片欢呼声中终于竣工通车了。

    烤烟发展了,烟农感谢他:“搭帮段书记一直坚持要我们生产烤烟,为我们找到了一条致富的门路”

    2007年,西洋江镇紧紧抓住隆回县“南烟北药”发展战略机遇,掀起了烤烟生产的热潮。水西村是全镇历史以来从未种过烤烟的村,该村的青壮年劳力已纷纷外出打工,留守在家的几乎是青一色的老年人与妇女儿童,村支两委第一次面临到了前所未有的难题。但为了让村民在当地不出远门也能掘到金子,彻底改变村里贫穷落后的面貌,着力调整优化产业结构,在段明凤的带领下,村支两委干部多次上门上户做通群众的思想工作,动员村民发展烤烟,让他们吃下种植烤烟的定心丸。并实行干部包片、党员包组、组长包户的责任制,村两委班子3名干部每人联系两户,一般党员干部每人联系一户,共落实烤烟面积150亩,新修湘密式烤房10座。为了优化种烟土地,在村统一规划区内,村里组织组长党员现场划出连片的好田好土来种烟,以形成规模种植。为保证按时完成翻耕任务,加速翻耕进度,每个村干部垫资3000元,从县城购回烟田翻耕机和起垄机3台。为做到科技兴烟,让每个烟农真正赚到钱,他三次自费到县烟草公司聘请技术专家来村给烟农讲课,还把技术指导员请到烤烟田间地头现场释疑解惑。2008年,水西的烤烟获得了大丰收。2009年和2010年,该村的烤烟发展有了质的飞跃,无论产量质量都上了新台阶,是西洋江镇有名的烤烟大村。烟农们无不感激地说:“搭帮段书记一直坚持要我们生产烤烟,为我们找到了一条致富的门路”。

    烤烟内产业现已成了水西村的阳光产业和黄金产业。

    村民的日子富了,段明凤首先想到的是抓好村级文明建设,带领全村党员和群众创先争优共谋更大的发展。他曾多次在村民会议上说:“发展无止境,要带领群众多办实事,多学科技,为村民着力打造更加富裕和谐的社会环境。”目前,他正组织村民建设生态家园,建设沼气池,村民“不见炊烟起,但闻饭菜香”的理想正变为现实。水西村为西洋江镇新农村建设树起了一面靓丽的旗帜。

    

来源:西洋江镇人民政府

编辑:redcloud

阅读下一篇

返回隆回新闻网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