县教育局局长彭和生在谈隆回职业教育的发展
“职业教育能让更多的人找到更适合自己学习和发展的空间。我县职业教育在“十二五”期间,要为全县教育事业和县域经济发展做出新的更大的贡献。”采访中,彭和生说。
职业学校没有差生,只有差异
“职业学校没有差生,只有差异。人的能力有多种多样,职业教育的任务是:培养适应各种职业的各类技术人才。我们要牢固树立这样一种人才观。”道明来意,采访开始,这是彭和生说的第一句话。
他说,职业学校的学生,就整体而言,对于文化理论的学习,略次于普通高中学生,但他们具有活泼好动、思维活跃、灵活性强等优点,可塑性很大,有很强的动手能力、模拟能力、适应能力、创造能力、交际能力、观察和处理问题能力等各种潜能,职业学校要因材施教,及时捕捉学生的闪光点,充分挖掘学生的非智力因素,培养学生健康的人格,重塑学生的自信。
他还强调说,我县的职业学校要致力培养一大批理想崇高、作风优良、行为规范、身体健康、专业合格的技能型人才,使他们成为企业、社会需要的德技双馨的劳动者和志存高远的创业者。
改革人才培养模式,克服三种倾向
“十二五”期间,我县职业学校将把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和教育教学改革作为职业教育工作的重中之重。
彭和生认为,以集团化办学的成员单位和名优企业为依托,通过对技能型人才成长规律和企业用人需求的深入研究,我县职业学校办学要重点克服三种倾向:一是职业教育与生产脱节,二是专业建设及课程设置与市场需求脱节,三是教育手段、教学方法拘泥于普通教育模式。
他说,课堂是根,要重点通过深化课程改革和和课堂改革,确保职业教育人才培养质量真正提高。
师资队伍是学校内涵建设的关键
教师是学校的中坚力量,师资力量是衡量一所学校办学水平和办学能力最基本、最重要的指标。一所学校真正的价值不在于漂亮的大楼,也不在于是否有悠久的历史,而在于教师的水平。
彭和生说,职业教育的特点决定了职业学校的教师不仅要有深厚的理论功底,还应有熟练的操作技能和综合应用能力。具有“双师素质”的教师是中职内涵建设、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关键。“十二五”期间,我县职业教育将在规模化、集团化办学的有利条件下,全力为职业学校推行“引进来、走出去”的教师自主培养方式提供优惠政策。
[对话]
记者:“十二五”期间,我县的职业教育将有怎样的发展举措?
彭和生:“十二五”期间,改革和创新将成为我县职业教育发展主旋律。这既是落实教育发展规划纲要的要求,也是响应国家大刀阔斧改革创新职业教育的号召。改革和创新将涉及从办学模式到课堂教学模式、教学内容的方方面面。
记者:改革创新是一个任重道远的过程。您认为我县职业教育可从哪些方面寻找突破口?
彭和生:一是要坚持为当地经济服务的办学思想不动摇。这是职业学校生存和发展的基本出发点和落脚点。二是找准培养模式,坚持校企合作不动摇。没有企业参与的职业教育是不成功的职业教育,职业学校必须走校企合作之路。三是健全职教特色机制,创新办学模式,坚持政府主导,行业指导、企业参与,实施集团化办学不动摇。政府、企业和学校各司其职,各负其责,形成合力,才能共同提高职业教育办学质量和服务能力,提升职业教育吸引力。
记者:对我县职业教育的龙头,国家级重点、省级示范职业学校——职业中专,在“十二五”期间,您有怎样的发展期待?
彭和生:我县职业中专一直是邵阳市职业教育的旗帜,学校发展始终走在全省中职学校的最前沿。“十二五”期间,我们要力争早日创建国家级示范性中等职业学校,通过改革创新,做优内涵,做强质量,力争在“十二五”末完成第二校区的建设,达到6000人以上的办学规模,打造全国中西部地区知名的文化型、实用型、服务型职教品牌。
来源:中国隆回网
编辑:redclou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