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雨山铺镇中心学校学生体验邵阳蓝印花布的艺术魅力

来源:县教育局 编辑:redcloud 2014-05-28 23:12:21
 
—分享—

隆回新闻网5月29日讯(通讯员 王双进)今年6月14日是我国第九个“文化遗产日”。

节日前夕,邵阳市隆回县雨山中学刘雅珊、刘雅瑜、易翔等学生,在科技辅导老师的家里,聆听老师讲解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邵阳蓝印花布”的来历及制作过程,近距离感受祖国传统文化的艺术魅力。

这两套古香古色的蓝印花布被,是辅导老师86岁的母亲收藏50多年的珍贵家宝,当时是在隆回县周旺镇的一家商铺购买的。随着时光的流逝,现代高科技下的床上用品应运而生,而且与时俱进,令人眼花缭乱。邵阳古印花布则越来越少,渐渐退出了市场。到上世纪八十年代,几乎消失殆尽。老人看在眼里,痛在心里,便将家里的五套蓝印花布被,收存了2套,只拿出3套用。殊不知,一收就是几十年。

相关链接:

邵阳蓝印花布有一个很“土气”的名字——豆浆布,但是它曾经“衣被天下”,是我国传统印染艺术中的一支奇葩,至今已有1000多年的历史。

邵阳蓝印花布是一种用防染白浆印花靛蓝染色的双色布。它源自远古时代苗族、瑶族人的“阑干斑布”和“蜡缬”。据《邵阳县志》、《宝庆胜揽》记载:唐贞观时期,邵阳境内棉纺织业兴起,邵阳人在苗瑶蜡染的基础上,首创以豆浆石灰代蜡防染的印染法。至明清两朝,由于水陆交通发达,资江直抵长江,武汉有专用的宝庆布码头。当时邵阳商贾云集,成为华南乃至西南地区最大的蓝印花布生产、印染、销售中心,被誉为蓝印花布之乡。

邵阳蓝印花布是一种集民间美术与民间工艺于一体的民间艺术,分蓝底白花和白底蓝花两种,属镂空印花,具有染而不褪,耐洗耐晒,纹样图案愈洗愈明的特点。其工艺流程是:先用厚实的油纸雕刻出所需要的图案花版,然后把花版压在布料上,在花版的镂空处刷上一种用石灰和豆浆调和的防染浆。待晾干后将布料投入蓝靛染缸中加染,染后再晾干。

邵阳蓝印花布不但实用,也有很高的审美价值。蓝印花布所选用的纹样素材往往含有某种吉祥的意义,其图案内容大多取材于民间传说或吉祥纹样,最具代表性的有:《凤凰牡丹》、《狮子绣球》、《金鱼戏莲《吉庆有余》、《凤鹿》、《鸳鸯戏水》、《蝶戏牡丹》等。其内涵主要受汉文化的影响,也有多民族文化的痕迹,擅用象征、比喻、谐音等手段,尽显中华民族厚重的文化积淀和淳朴的自然之美。学者左汉中回忆说:小时候看到妇女身着蓝印花布围裙和罩衫,清新淡雅,质朴无华。染布作坊里,光着脊梁的伙计在大石滚上踩布,小沟里流出蓝幽幽的水,真是一道美丽的风景。

从民国后期起,由于被机制洋布和现代印染花布所取代,邵阳蓝印花布逐渐从现代生活中淡出。解放初,仅邵阳县城就有8家大印染作坊、30多家中小染坊,但到1986年,最后一家蓝印花布印染厂在邵阳县五丰铺镇倒闭了。“衣被天下”的邵阳蓝印花布已濒临灭绝,现在存世的老艺人屈指可数。

早在2008年,邵阳县五峰铺镇收到了国家文化部发来的喜讯,该镇古色古香的蓝印花布被列入国家第二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名录,正式成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来源:县教育局

编辑:redcloud

阅读下一篇

返回隆回新闻网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