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人新官上任三把火,他却新官上任挖“三锄”:挖掉不正之风,挖出了正能量;挖掉了林场发展瓶颈,挖出了全国县级国有林场转型升级改革先河;挖掉了林场棚户区,挖出了林场职工进城路……
他就是全国林业系统先进工作者、省劳动模范、绿化三湘贡献奖获得者、隆回县林业局党委书记、局长、森林公安局政委刘维湘。
隆回县林业局仅用5年时间从逆境中崛起,隆回先后被评为全国国土绿化突出贡献单位、全国生态文明示范工程试点县、全国林业信息化示范县等荣誉称号,连续5年被评为省市县先进单位,5年时间共荣获各类荣誉称号200余项。
每当隆回林业人看到一块块奖牌,一项项荣誉时,无不自豪地说,这些成绩都是局长刘维湘扛着锄头带领大家一锄一锄“挖”出来的。
挖掉不正之风,挖出了正能量
2009年8月,刘维湘受命于危难,从隆回县教育局调任县林业局任局长,上任的第一天就给了他当头一棒,有7个基层站、场负责人向他递交辞职报告。原来,在他上任之前,全县成熟林几乎被砍光,收费任务无法完成,干部职工工资待遇无法保证;社会矛盾十分突出,因退耕还林等工程到林业局上访的人非常多;同时,由于该局以前对队伍管理不严,多名基层负责人被纪检检察立案侦查。
刘维湘没有被困难吓倒,心里暗暗下决心,一定要带领这支队伍走出困境。从第二天起,便一头扎进工作中,走村串户,上山下乡,到林业站、林场、检查站走访,认真倾听一线干部职工心声;深入农户,与林农交心谈话。用43天时间,走遍了26个乡镇林业站、6个木材检查站和5个国有林场,走访了690个村(居、社区)1570户林农,140名木材经营户和48名育苗专业户,整整记了14本笔记。
通过第一手资料,刘维湘决定从整顿干部作风入手,着重念活团队协作这本经。刘维湘率先示范树立了勤政务实、廉洁高效的形象,传递了正能量。5年来,刘维湘有409个双休日在加班,用实际行动教育和影响干部职工。
通过传递正能量,激发了干部职工的工作热情, 短短5年时间,刘维湘用心血和汗水、忠诚和奉献,演绎了隆回绿色传奇,铸就了一个又一个辉煌:全县林地面积从236.7万亩增加到256.4万亩,活立木总量从748万立方米增加到820万立方米,森林覆盖率从54.09%增加到60.02%,林业总产值从7.4亿元增加到16.2亿元。
该局涌现出一批先进典型, 5年来,该局共有140余名干部职工被评为县级以上先进个人,其中,1人被评为全国林业系统先进工作者,1人被评为省劳动模范,3人荣获绿化三湘贡献奖、5人被评为全省先进个人,32人被评为“全市首届青年科学家”、“ 全市十佳三八红旗手”。新华社、中央电视台等主流媒体多次来隆回林业局采访报道。
挖掉发展瓶颈,挖出国有林场改革先河
2009年,刘维湘在5个国有林场走访时发现,生态最脆弱的是林场,林相最差的是林场,最困难的是林场。当时,5个林场中有3个林场没树可砍,有4个林场不能按时发放干部职工基本工资。2009年年底有2个林场靠借贷款,甚至靠借高利贷才勉强发了干部职工的基本工资。
刘维湘清楚地知道,林场不稳定,林业局的日子没法过。因此,林场职工占到全县林业系统的70%。改革,只有改革才能把林场带出困境。
刘维湘经过几个月的思考,决定在全县林场进行转型升级改革。改革,必须要引起县委、县政府的高度重视,必须得到县财政的支持。刘维湘天天找县“四大家”领导,在刘维湘的“软磨硬缠”下,县委同意对林场进行转型升级改革。对国有林场转型升级进行准确定位。明确国有林场的性质由自收自支的经营性单位改为财政拨款的公益性事业单位,纳入年初县本级财政预算管理。
林场改革的目的就要让林场职工的工资待遇有保障。通过刘维湘的积极争取,从2010年县财政核定林场改革经费971万元,确保国有林场干部职工的基本待遇只增不减,确保了林场各项工作正常运转。 增加了过渡性津补贴,增加了误餐和生活补助,按照县内同类单位增加了13个月工资奖金,增加了住房公积金;给未上岗的生产人员预算了生活补助;给退休人员增加了生活困难补助。
通过国有林场转型升级,实现了“两改善两促进”:改善民生,改善生态;促进职工就业,促进林场发展。国有林场终于走出困境,显现出一片欣欣向荣、蓬勃发展的喜人景象。5年来,5个林场共完成人工造林3.8万亩,完成中幼林抚育4.2万亩,完成封山育林7万亩,破坏森林案件发案率下降了17%,清理回收被蚕食占用的林地4000亩。国家发改委、国家林业局多次来隆回调研国有林场转型升级改革,江苏、安徽等省林业部门多次来隆回考察国有林场改革。
挖掉棚户区,挖出了林场职工进城路
2010年6月,刘维湘为改善国有林场职工就医、上学和生活环境,抓住国有林场危旧房改造工程属于国家保障性安居工程机会,决定在县城统一集中建设棚户区小区。
为了选址,刘维湘率领5位林场场长,冒着酷暑行走在桃洪镇紫溪、卷烟厂、环城路、澄水村等村庄的田间小路上。经过13天的实地考察,共选了5个地址供林场职工选择。
在察看紫河的一个废弃砖厂时,不小心踏空,掉进了砖窑,身上划了3处伤口,衣服袖子撕开一条长口子。在实地考察环城路的一座山时,不小心惊动了一窝马蜂,连滚带爬才躲过蜂群,现在想起来都可怕。经过一个星期的考察,最后才选中县城旁边的澄水村,林场干部职工脸上露出了灿烂的笑容。
征地工作乃天下第一难事。为了做农户思想工作,从2010年8月起,刘维湘天天往澄水村跑,找村干部,找组长、找党员,找当地有影响力的人做工作,一遍,二遍,再而三的做工作,有一户村民他主动上门达10余次。那村民说,我见过耐心的,没见过你这么耐心的,就看在你为职工着想的份上,我不得不答应你。
精诚所至,金石为开,被征占地村民100%签了字。
为了搞好棚户区改造,打造林场职工满意工程,刘维湘靠前指挥,一心扑在棚户区改造工程上。他坚持公开透明,规范操作程序。严格执行国家有关住房建设的强制性标准和安全生产有关规定,建立健全项目管理监督机制。
刘维湘还经常深入工地,爬上脚手架,检查质量安全,每一道工序进入下一道工程,他都要亲自参与检查验收。
刘维湘的汗水没有白流,一个环境优美、交通便利、设施齐全,占地面积68亩,建筑总面积4.9万平方米,总投资7073万元的棚户区改造工程小区呈现在林场职工眼前。556户国有林场职工实现了“山上一张床,城里一套房”的梦想。
来源:湖南日报
编辑:redclou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