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楚家相关作品见链接http://www.longhuinews.com/Info.aspx?ModelId=1&Id=58467
回楚佳先生是以卖画为生的职业画家,但这次他放弃了繁复的专业技法和市场化的题材,以长于笔墨意趣的“文人画”风格描摹故乡山水、人物、情事,创作了一组画作,命名为“乡里乡亲”,这完全是出于审美创造的内在冲动和画家的社会责任感。这组画作在中国国家画院展出,获得行业内外高度认可和一致好评。
这组画作共46幅,以简练的笔法、淡雅的意趣书写了丰富深厚的人文内涵,涉及审美观照下和谐的自然生态、乡村生活记忆以及现实的社会问题如留守儿童、空巢老人等等,是一组接地气,能引起普遍情感共鸣、“看得懂”、记得住的精品力作。每幅画作出于表达主题的需要,配以一行或数行题款,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借鉴丰子恺漫画简练达意之妙而更多一些含蓄蕴藉的文人雅趣。如《有深谷藏幽》一幅,画家自题款:“有深谷藏幽,有松风送爽,有良田绕舍,这不就是日出而作日落而栖,神仙过的日子嘛。”很有文学色彩,恰到好处地把人们对画面的直观感受引向亲近自然、回归原生态的审美思考。
简练淡雅的笔墨意趣和丰富深厚的人文关怀是回楚佳“乡里乡亲”水墨组画的基本特征。其“画以载道”主要体现在四个方面。
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生态文明。在画家的笔下,自然山水既具有传统文人静观、禅意、意绪悠远的隐逸之趣,又赋予现代人回归自然、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神往。画家用线条白描、黑白烘托展现故乡梯田令人震撼的生态之美,表达了对农业社会青山绿水的缅怀,作者题款:“耕耕田,种种地,喝的山泉水,吸的好空气,听听鸟叫,看看鸡飞狗跳,谁说没味?”激发起欣赏者无比神往的“乡愁”,尤其是在城市化进程中生态问题日益严重的今天,人们渴望人与自然和谐相处,人与人之间和谐相处,于是画家通过那些饱含情思的山水、田园、动物规劝人们要保护环境,“留得青山在,不怕没柴烧”(《留得青山在》),画家笔下的自然山水静谧、和谐,是人类赖以生存的物质和精神家园;要爱护动物,《嘘,小声点》一幅,作者刻画了两个充满童稚的小孩爬在树上,探看枝杈上鸟窝里的两只小鸟,不忍心打搅她们睡觉,《水深牛牯好洗澡》一幅写牧童和牛亲密相伴,悠然自得;《稻谷一天天熟了》、《打谷忙》、《种好万顷田》等作品赋予人类生存的哲学思考,农业是人类生存的基础,市场经济背景下对农业的忽视引起各种社会问题,如食品安全问题,越来越促使人们思考人类生存的本质是什么,当我们吃着转基因、喝着毒牛奶、爱着充气娃娃,这人还能算是人吗?城市发展的根本目的就是要让人活得舒心,吃得放心,有山有水有自然。这一切大概还得回到农业文明中汲取营养,建设人类宜居的生态文明。而对于普通人来说,“天地有大美而不言”,亲近自然,寄情山水,是克服各种“城市病”困扰的良方,“唯江上之清风,与山间之明月,耳得之而成声,目遇之而成色,是造物主之无尽藏也。”仔细思考一下,我们忙碌的人生似乎并不需要拥有那么多,只要拥有这人所共享的自然就行了。因此尊重自然、和谐发展的生态文明建设适在其时,回楚佳先生也通过自己的画作表达了这一积极的思考。
宁静简朴的乡村生活记忆。回楚佳先生出生于湖南隆回北部一个叫白马山的小山村,因此他自号“白马山人”,那是一个瑶族聚居地,当地瑶族以挑花刺绣知名,又称“花瑶”。“花瑶”勤劳善良的品质、真挚热烈的爱情以及歌唱生活的“呜哇”山歌等浓郁的少数民族风情给回楚佳的艺术创作留下了美好的乡村情感记忆。比如人与人之间的情感,人与动物的情感,人与自然的情感。在画家笔下,父母情,姐弟情,老伴情、发小情,通过一个个具体的生活场景唤醒了我们沉睡的情感记忆。比如童年时爸爸抱着过外婆桥,妈妈背着翻山越岭,帮姐姐梳头发等等,这些生活场景既熟悉又已经很久远了,这里面都蕴含着简单淳朴的人性人情,温暖着我们的对美好人生的向往。而越是童年的记忆越是纯真美好,越能打动观众的心,因此作者在选材上是别具匠心,很有典型意义的。作者选取了“老水牛”这一典型意象来表达人与动物的情感,在农耕时代,牛是人类朝夕相处的伙伴,是不可或缺的家庭成员,牛对人类的贡献贯穿了整个农耕时代,人对牛的情感体现在所有原始图腾和神话传说里,这种情感不是今天生活在城市里的人们喂养宠物的空虚寂寞所能比拟的。在回楚佳的画笔下,水牛既憨厚温顺又倔强可爱,《两个牛脾气》、《莫拉莫拉》、《老伙计,累了吧》等等作品都是这样人与动物和谐相处的温馨画面。乡村生活也许物质贫乏,但在画家的情感记忆里,却有着丰富的精神生活,除了在紧张的农忙时节劳作、翻山越岭去上学外,小孩子们在炎热的夏天玩水嬉戏,在院子前打闹过招、跳马,跟奶奶去赶场,设置简陋的乒乓球台打乒乓球,即使在匮乏的物质条件下,也有着对美好未来的憧憬:长大了我要飞出这山窝窝。孩子们的童年也充满了欢乐和追求:“高台跳水算个啥”,“条件不好功夫好”这些模拟儿童语言的题款表达了作者对乡村少年精神世界的认同。这些承载着情感记忆的生动画面简直就是走出乡村一代人共同的童年记忆。回楚佳笔下的乡村展现了令人神往的田园牧歌,是我们走向城市化共同的精神家园,也是我们记住“乡愁”的深厚来源。
对社会问题的委婉批评。石涛论画有句名言:“笔墨当随时代。”虽然说的是水墨技法当随着时代需要而创新,但水墨画的内容题材也不能仅限于自然山水、文人雅趣,也应关注时代变迁,表现社会生活内容。回楚佳先生构思“乡里乡亲”组画时,强烈的社会责任感自然也使他无法回避当今农村普遍存在的社会问题:留守儿童、空巢老人、农田抛荒等等。《不知我这把老骨头还能种几年》一幅借坚守农业的老人形象表达了对农村青壮劳动力缺失、农田抛荒现象严重的担忧。但作者在关注这些社会问题时不是直接简单的批评,使作品漫画化,而是捕捉生活中的情感瞬间,使作品具有写实而不失恒久审美意蕴的动人力量。如《大人们都很忙》一幅,画面上一个儿童与小狗相依为伴,题款一行字揭示了小孩的内心世界:“大人们都很忙,没人陪我玩。狗狗当保镖,我是山大王,小的们听好了,待本王长大后,带你们下山看风光。”这是一个孤单却并不孤独的充满童真的美好心灵,是“合乎自然的人性”。在这样一个急剧变动的时代,一代农民工为了谋生也许不得不抛家舍子外出打工,但农村的家始终是他们情感之所系,外出前先要赶紧砍几担柴放屋里,免得老人家没柴烧(《又要去打工》),而老人家呢,嘱托儿女:“崽啊,放心吧,屋里有老爹。”饱经风霜的老人脸上充满了安详理解,这是亲人之间的心意相通,也是人们勤劳奋斗追求生活富足的最终出发点。也委婉地表达了画家对留守儿童、空巢老人等社会现象的态度:社会发展不能以牺牲亲人之间的情感为代价。也可看出作者崇尚家庭伦理和对“金钱至上”价值观的摈弃、对“以农为本”传统价值观的固守。正如画家点出:“有粮无钱没屁事,有钱无粮饿死人。”(《兵马未动粮草先行》)话糙理不糙。
大巧若拙的水墨技法。回楚佳先生的画作是画给普通的乡里乡亲看的,所以他摈弃了那些复杂的水墨技法,但并不是不要技法,而是极平淡而达天真,寓深厚于拙朴。他善用白描表现人物内心情感,如《不知我这把老骨头还能种几年》、《崽啊,放心吧》、《姐,你带我来这干啥》等作品,都抓住了人物的眼神来表现,这些眼神蕴含着丰富的情感内涵,具有摄人心魄的力量。久久凝视,你会与画中人物产生灵魂的对话,读懂人物的内心世界。回楚佳的画风明朗,线条表现有力,特别是对梯田的表现,几乎纯用线条,于黑白间把梯田那规整而富于变化、宁静和谐的美充分展现出来,进而为农民的辛勤劳作和勤劳俭朴自足的品质唱一曲深情的赞歌,这也许就是西方美学理论所说的“有意味的形式”,极具收藏价值。其构图气象萧疏、烟云清旷、毫锋颖脱、墨法精微,虚实藏露相得益彰,气韵流动而清新耐读,图画和文字和谐统一,以传统水墨笔法功力而进行深厚丰富的人文关怀,给观者呈现了一场精美的视觉盛宴,进而让我们读懂人生、思考世界、关注当下而寄托永恒。
回楚佳深广的人文关怀来自他作为艺术家的赤子之心和深厚的文学素养,也是他对故土家园乡里乡亲真挚情感的集中体现,一切优秀的艺术形式都是人类美好情感的结晶,时代需要更多这样能打动人心的艺术。
(作者系湖南省文艺评论家协会会员、邵阳市文艺评论家协会副主席)
来源:邵阳市对外文化交流协会
编辑:redclou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