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堂哥 (小小说) 

来源:隆回新闻网|0 作者:欧阳晓兵 编辑:redcloud 2016-11-08 15:22:04
 
—分享—

二十五年前,大伯的第三个儿子从省城医专毕业分配在乡医院做大夫,成为继大儿子参军提干后家里第二位跳出农门吃公家饭的,这使年迈的大伯身板硬朗了许多。

    在城里学堂泡了几年后,堂哥变得愈发儒雅,一双忧郁的眼睛很有内涵,把方圆几里姑娘的俊眸引诱的火火辣辣。几村媒婆纷至沓来,踏低了大伯家的门槛。

    堂哥却有意逃避这一切的安排和张罗,二十六七的人了,个人的事情却远没有别人替他那么着急。乡医院离家近,堂哥食宿起初都在家里,可后来借口有事总呆在医院。据说有姑娘在堂哥处看过病后,以感谢为由绣一双鸳鸯鞋垫表露心迹,而堂哥却一点不解风情,最终姑娘哀怨离去。渐渐,前来说媒的人稀疏了,说什么堂哥眼界高,嫌山里妹子没文化,要不就是在省城念书早就念上城里的姑娘了,可纳闷的是连一点可供捕风捉影的信息都没有。

    大伯和伯母很是着急,虽急于跑孙子,可老实巴交的他们不知道怎么和有知识的儿子对话,于是趁赶集时发了个加急电报给远在海南岛某侦察连当连长的大儿子,说“家有急事请速回!”那时村里也没有通电话,全乡也只有一部电话,老大心急以为家里出大事,就急怱怱请假赶回家。获悉详情后,一想事情不急却蹊跷,欣慰的是三弟向来听他的话,如今不怕他不说出个究竟来。

    三年多没有见面了,兄弟俩关在房间整整一个下午,一个晚上,谈话的内容和意思不得而知,只见第二天老大双眼被泪水泡肿,而老三似有股轻松的解脱。末了,老大对伯父伯母说:“爸,妈,三弟的婚事他自己有安排,最迟也就是年内的功夫!您们不要操心过多啦,我这里有些钱,平时就多给老三做些好吃的送过去,您们岁数大了,生活上也不要太节俭,钱不够我回部队再寄。”

    老大说话时有些掩饰不住的哽咽,一丝不详掠过伯父伯母心头,不过他们相信他们的大儿子:如果有什么事情大儿子解决不了的话,他们也是白搭。老大归队后他们就耐心地等待,等待老三婚事的到来。

    半年多的等待二老过得很兴奋很慵懒很慌张也很漫长,好在这一天指日可待。

    仲秋时分,婚礼果然如期举行,堂哥安静地躺在大堂的婚床上,打扮入时的“新娘”依偎着堂哥,也是永远安详的样子。没有喜乐没有鞭炮没有洞房花烛的喧闹,一双鸳鸯鞋垫是唯一的贺礼,正厅里哪个白色的“喜”字,诠释着沉闷的一切。

    相比之下,第二天的丧事要热闹许多,大人们特别是我们这些小孩子们瞅着纸做的“新娘”天真地笑着,铳声,锣鼓声,鞭炮声淹没着这一切。

    这是我平生见过最独特的婚事和丧事,如此的操办都是遵从伯父伯母的意思。不过他们没有参加,他们在堂哥工作的乡医院睡着了,好像不幸福也不痛苦的样子。醒来后一个直直望穿天外,一个喃喃地埋怨着远在海南岛的大儿子:不该瞒着,该给老三留个后呀!到阳间走一遭,快三十了还没活一回人呢!

    我那时还小,稍大后才知道堂哥心脏有病,学医的他知道自己无法支配爱的旅程,才努力去回避那情归的路。

  稍大后我又觉得堂哥的心最是健康。


来源:隆回新闻网|0

作者:欧阳晓兵

编辑:redcloud

阅读下一篇

返回隆回新闻网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