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里那棵银杏树 (原创)
一打霜,天更冷了。教室前的樟树虽未落叶,在秋霜的打击下显出一副萎靡不振的样子,总觉得少了点秋天的味道。不免又想起山里那棵银杏树来,银杏是一定要等到最寒冷的秋霜叶子才会变黄,凄冷的霜风一来,金黄色的叶子飒飒飞舞,然后静静地落下,像黄金一样的铺满山间的小路。可是这悲壮的美却无人欣赏,更无人感叹。乡村女孩的命运何尝不是这样?
六年前的秋天,我分配到湖广交界的山区任教。出生农村的我早就做好了心理准备。初来乍到,还是被这里的贫穷和落后震撼了。这是个少数民族聚集区的学校,虽然离县城只有一百来里,可异常崎岖的山路却使这一百来里变得那么漫长。文革时留下的斑驳的土砖屋子和一块简易的篮球场就是学校的全部。我们几个新老师的到来在小山村里掀起了不小的新闻,热情的同事一一和我们握手,几个满脸乌黑衣服破旧的孩子围了过来,不由分说的接过我们的行李。中午学校还举行了简单的欢迎宴会。我们的乡村生活就这么开始了。
这片苗族村落以自给自足的社会生态延续了千百年,婚嫁就是一个突出的特点,因为路途遥远外地女子不愿嫁到山里来,所以本地的女子是不能嫁出去的。通常是张家嫁一个女子到李家,那么李家就得回一个女子嫁到张家,或者这个山头把女儿嫁到那边山谷,那边山谷就同样回报一个女子给这边山头。打工的风气一开,一切就变了,年轻人外出打工,青年女子受不了灯红酒绿的诱惑,不再留恋大山,也忘记了自己的使命,嫁到外地成了潮流。本地的男子就可苦了,外地的女子哪有愿意来这山坳坳里的?农村里四十出头的光棍遍地都是。偶尔有不知底细在一起的,结了婚有了小孩的,回到农村一看这里的高山也大多心无留意。在现实面前,爱情、亲情都是单薄的。一座座高山没有挡住女子离开的脚步,外地女子几乎清一色在生下孩子后又回娘家嫁人。在这几个村就出现了一种新的单亲现象—单亲爸爸家庭。
乡村教育的衰败更是触目惊心,乡村教育留不住人,直接对整个行业的发展造成釜底抽薪之势。学校教师队伍老年化严重,分配来的教师教个几年就走了。才一年功夫,和我同来的三个教师都成功的跳出了山沟。我一时间又成了最年轻的教师,留在这里与大山为伴,与绿水为邻。
村口巍然耸立的高山是怎样的景致,要在古代怕是要有先贤来隐居也未可知。村口呈人字形交汇的小河造就了小桥流水人家,一座座临水而建的吊脚楼也充分体现了苗族先民的生活智慧。蜿蜒的小河常有鱼儿活动,小河成了我打发时间的好去处。下午放学后在河里把网撒下,第二天清早跳下河里,潜水提起网来,网上就挂满了小鱼。几个人合作将渔网收回,提到操场上将两端固定好,再慢慢的将鱼儿解下,洗干净,用油煎好就是晚上的好下酒菜了。到了晚上,几个老师坐在一起将酒满上,把酒言欢自是不可少。常常谈起村口的小河,河水过去还要清,河里的鱼也更多,捕鱼不用撒网,用手也能在河边的石缝里摸出鱼来。乡亲们喝的水呀,也接在河里挑。 往往说到时代,又不免叹息。乡村教师是社会变迁的见证者,有更加清楚的眼睛,眼看着农村社会的土崩瓦解,却无能为力。他们看不到乡村的未来,也想不出解决的办法,那种忧愁也只有酒能够化解。每到动情处,总记得有人说:“小唐啊,你是最能适应这里生活的年轻人,可不要老想着走呀!农村的教育还得有你们年轻人才行啊。”我一时无言以对,只好端起酒杯,说:“喝酒,喝酒,今天抓了几条难得的白舌头鱼特别肥,尝尝,快尝尝!”
随着乡村人口的外流和尽出生的减少,过去村村有小学的日子也一去不复返。大量撤并的村小,孩子们只能跑到很远的完小来上学。学生有的上学要走几里地,甚至十几里都是正常。于是寄宿制小学应运而生,我所在的小学就是寄宿制完小,有学生从一年级就开始住校。学校条件简陋,没有生活老师,一切都得靠自己去适应。当很多城里大学生都无法适应寄宿生活时,这里的学生到三年级就完全自理了。
青叶就是这些学生中特殊的一员,由于读书晚,14岁还在上小学。她的童年时灰暗的,母亲的抛弃,家庭的困难,她还没有体会到生活的温暖,就早早感受了人间的冷。当这个高个子女生第一次出现在教室的后排时,就吸引了我的目光。她衣裳虽破旧但,总是干干净净,脸上也很少有污垢。尤其一双清澈透明的眼睛,仿佛在诉说着她丰富内心世界……可惜她的成绩一般,多少让我有点失望。现在想来,我们总觉得家庭环境差的孩子,就要学习优异,才能弥补心中的缺憾。其实那是我们一厢情愿罢!她有着异常丰富的内心,她每天长篇的日记是最好的明证,通过检查日记,我知道了她家在最偏远的一个村,家里还有一个年老的奶奶,父亲在外地打工。她的日记,更多的是关于她那不曾谋面的母亲,生下了她,却没有抚养她的母亲。她希望有那么一天,家里突然来了一个阿姨,然后告诉她:我是你妈妈。她会立刻跪下去痛哭,诉说对她的思念,可是十多年了,一直没有出现那么一天……无尽的思念只有对着这个日记本倾诉,我也小心翼翼的做着她的语文老师。生怕一个不合适的批阅,伤害到这颗多愁善感的心灵。通过半年的交流,我很高兴青叶似乎信任我了,日记的留言又成了我教导她的工具。
一天,我在她的日记本里发现了几片银杏叶,金色饱满的树叶,一看就知道是精选过的。青叶在日记中写道:唐老师,你喜欢秋天吗?,村东头山岗上的银杏树好美呀,我捡了几片树叶夹在本子里,送给你。我在日记本上回复,在哪里呢, 你带老师去吗?她写道,可以。
果然好大的一棵银杏树呀,也不知道是什么年代栽下的。远远望着这棵银杏,秋叶如火般鲜艳,如金般亮眼。在凄冷的秋风裹挟下,飘落的叶子如漫天雪花飞舞。只是在寂寞的农村,除了一个不幸女孩发现它的美,却没有人来认真欣赏过。青叶问我:“老师,城里没有这么大的树吗?”我说:“你到过城里吗?”她不好意思的回答:“没有。”我说:“城里人欣赏不到这样的美景,你想去城里吗?”我想去,我要去找我的妈妈”你见过妈妈吗?“没有”……
正是那年秋天,青叶告诉我她父亲回来了,还邀请我去她家做客。她家的那个村叫老寨村,因古代有土匪山寨在此而得名。我也是第一次去这个村子,首先翻过学校后面的大山,然后沿潺潺的小溪走半个小时左右,再走一条林间小道爬到另一座山的半山腰,能看到山顶的风力发电机在云端转动时,就到了—她那吊脚楼的家。青叶再一次让我看开了眼界,没有妈妈的她,在家里做了原本属于母亲的工作。砍柴、割草、挖土、做饭,全部都得由这一双未成年的手来完成。晚上他奶奶杀了最肥的鸡,用原始的方式煮好,味道却格外的鲜美。坐在农家火塘前对饮,我与她的父亲对饮。我知道在苗家,酒是不可缺少的精神粮食。他的父亲不是个善于言辞的人,对于第一个上门来家访的老师,高兴得不知道说什么好。 如此佳肴,几杯农家自酿的米酒下肚,我感觉自己不是老师,而是他们的亲人。酒醉了,话也说开了。我说:”青叶是一个很有天分的孩子,好好读书将来一定会有出息的”。父亲的脸却有点阴沉 ,不知是失望,愧疚,还是无助。他说:“我们这些穷苦人家的孩子能有什么将来?”其实我也知道现行教育体制下,一个农村子女、不完整的家庭从小接受最差的教育、没有较好基础、没有良好学习环境、没有好的辅导班、要想去和城里孩子拼只认分数的高考有多难!
第二天青叶送我出门,走到村口,她忽然对我说:“唐老师,你对我们这么好,你会有好的将来的。你将来一定能离开大山,去城里好大好大的学校。”可怜的孩子,自己命运的悲惨却还不忘对他人的祝福。这一份善良,这一丝温暖如一团火在我心中燃烧了好久好久!只是她的期盼有点天真,我也不知道离开是好还是逃避。
半年后青叶毕业了,她把这几年的日记本送给了我。在离别的信中,她写道:老师,谢谢你一年的教导。这一年我学会了很多,也知道了世界上除了亲人外,还有老师是一心希望自己好的人……信中依旧有她收藏的银杏叶,上面清一色的写着两个字,“谢谢”!捧着沉甸甸的几个本子,我感觉这是一个孩子温暖的心。面对一个如此善良的孩子,立志要找到母亲的孩子。作为老师,我只能深深的祝福她早日等到那一天。
时间的长河不停地流淌,大约过了一年。一天我在村里散步,忽然听到有村民在议论:开春的蛇可是最毒的呀,那个孩子也真可怜!怎么扯猪草就到那里去了,十五六岁的孩子就这么没了,太可惜拉!我不由得停下了脚步,心中一紧,一种不祥的预感袭上心头。我不敢相信,却果然是青叶!据说当时只有她和奶奶在家,她是出去打猪草被五步蛇咬的。我是第一次听到关于人被蛇咬痛苦而死的过程,现在想来还心有余悸。乡村人烟稀少,不管她怎么呼喊也没有用。她忍受着剧痛跌跌撞撞回到家,家中只有年迈的奶奶,父亲打工去了。她日夜盼望的母亲,在她最需要的时候也没有来。等村里的赤脚医生赶来,她瞳孔都已经散了。她死得那么迅速而又痛苦,狠狠的喘气,却喘不过来。她是很想活下去的,决不甘心这么早的离开。可还是在送往县城的路上就断了气。我想她死时眼角一定是含着泪的,她还有太多的愿望没有实现!等父亲回来时已经是一具冰冷的尸体,呼天抢地地哭也没有让她醒来,父亲将其草草掩埋后又除出去打工了。可怜的孩子最终还是没有等来最想见的母亲。
在农村这种非正常死亡是不祥的,人们像对待一个恶人似的害怕将她谈起。除了遗憾和恐怖,这个善良的孩子,什么也没有留下。青叶也像千万片从银杏树上飘下的树叶一样,尽管唯美,却摆脱不了被猪、牛、羊踩在脚下的命运。她的美,来不及绽放,就匆匆埋葬在泥土里。路过那棵银杏树,想起这里曾经有一个女孩许下过美好的愿望,用一双粗糙的手把一片片金色匀称的树叶拣起,然后小心翼翼的放到笔记本里。在乡村这是一棵树多大的殊荣啊!爱树的人不在了,但是千万相同命运的孩子却还在重复骨肉分离的故事。
今年的秋天来得这么早,山里那棵银杏树下应该早已是遍地金黄了吧!
来源:隆回新闻网|1
作者:唐传海
编辑:redclou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