隆回北面的崇山峻岭多见挺拔的松树。陈早春先生的家乡金石桥镇洞下村,正在松树的怀抱之中。不用说,松的形象,松的风骨,自小影响着他,激励着他。先生直到晚年,还念念不忘故里漫山遍野的松树。人虽在四千余里外的北京城,但心已归故土。他提笔写下《城中怀松》诗:“闹市街边行行柳,不如荒野漫坡松。铺天翠绿栖千鸟,盖地浓阴走百虫。常抱呼风唤雨志,时成攫雾拏云功。老树枝叶枯槁矣,犹是霜鳞雪爪龙。”我吟诵着,脑海里觉得陈早春先生就是他笔下所写的“松”。
这个从苦难中成长起来的农家子弟,自1964年武汉大学中文系研究生毕业后,便分配到人民文学出版社工作。他一辈子没挪过窝,从普通编辑干到编审,干到社长、总编、党组书记三职兼一身。他自己的理想是当编辑,出好书;做学问,出成果。无心做官。但1986年被民选为单位头头,尽管三次向领导请辞,没有批准,只好一直干到1999年退休,是人民文学出版社历届已任社长中任职时间最长的。可以想象,在一个人才如“过江之鲫”的皇家出版社,不受人称道是站不住脚的。
陈早春先生在担任出版社负责人之前,写了学术论文100多万字,出版了《绠短集》、《冯雪峰传》、《冯雪峰评传》(与人合作)、《鲁迅思想及其内在发展》等,解决了学术研究领域中的一些难题,被誉为“鲁迅研究专家”、“冯雪峰研究的开拓者”,极受学界推崇。但被赶鸭子上架走到领导岗位后,他把心血倾注在管理工作上。他沿着前辈“古今中外,提高为主”的既定路线,确立了“发扬优势,开拓创新,优化选题,提高质量,加强管理,改善经营”的办社方针。着重于出版计划的科学性,图书的系列化和文库化,以及图书品种的优选化。在几十年的编辑生涯中,他主持编辑出版了数以亿字的中外古今名著。其中最值一叙的除他亲自参与的《世界文学名著文库》,还有《鲁迅全集》的编辑工作。在他具体负责《鲁迅全集》第4卷的编辑过程中,考证出攻击鲁迅的杜荃就是享誉国内外的大文豪郭沫若。他坚持对历史负责,在重重阻力中,上书党中央,坚持按客观事实进行注释。
为抓好当代长篇小说的出版,他从全社范围挑选精兵强将,组成一支能打硬仗的编辑队伍,编发了不少获得茅盾文学奖的长篇小说,被社会上誉为该奖项得主的专业户。并顶住压力,大胆、果断拍板陈忠实的《白鹿原》、王跃文的《国画》等长篇小说出版。
在我到他北京方庄寓所的多次拜望中,他从没提过自己的“功劳”,倒总是说打一辈子杂。他正直、自谦、执拗的个性,于言谈举止中一一表露出来。在客厅里,在餐桌旁,他对我说故里往事。我问及一些问题,他便告诉我和李敖在台湾见面的情景,以及为李敖在大陆出版第一本书《独白下的传统》;告诉我代表出版社去上海给巴金祝寿的事情;告诉我香港作家梁凤仪财经小说系列出版的过程;还告诉我编辑郭沫若《李白与杜甫》的情况……但唯独没有说他自己的贡献。
2015年8月,我去北京,从我大哥住的城西万寿路坐地铁前往方庄。当地铁快到东单转5号线时,早春先生打来电话,告诉我蒲黄榆站检修不停车,要我出站另坐25号公交车到芳古园。幸好及时,坐过站便不好找了。这次拜见,他在我带去刊有他文章的《当代》杂志上写了:“我爱家乡——家乡的小桥”,还写了“祝隆回出现更多更好的文学作品”的祝愿语。我和很多人的心情一样,催促他写写应该记下的东西。后来,他果然写了《人文社群星掠影》一组回忆文章,计有《编辑家牛汉琐记》、《编辑龙世辉》、《折翅仍在飞翔的舒芜》等十多篇作品在《当代》、《新文学史料》发表。出版社一些高水平的编辑看了,夸他的文章精炼,有看头,比一般人写的形象,描述得象真人站在旁边。还有,他之前写的《家乡的小桥》等诸多散文,深受读者喜爱。北京广播电台曾两次将其配乐广播,并被选入中国经典散文选本。然而,他还是没有写过自己一篇文章,没有陈述过自己一件“功劳”。原本计划将近年新作汇成《人文社群星掠影》单独出版,2017年11月由人民文学出版社《新文学史料》主编郭娟编辑,将新作编入2005年出版的散文集《蔓草缀珠》一书,做成三十多万字的增订版出版了。陈早春先生随即给我寄来一本厚厚的增订本,令我惊喜和感动。但由于他在写作过程中吸烟过多,引起本不太好的肺没能经受住考验。2015年冬住入医院,直到来年春才出院。他来信告诉我“感觉到活着是受罪”。到2017年底,他因感冒又进了医院,至今还躺在病床上,瘦得只有八十来斤了。让大家又挂念又担心。
不过,陈早春先生放下了包袱,老来一直压在他心头的事完成了。他不顾年迈,担任编委会主任,亲自撰写序言,并多方呼吁,12卷《冯雪峰全集》终于在他又一次病倒之前出版了,还获得了第八届中国出版集团出版奖。
陈早春先生这辈子在出版、鲁迅研究、冯雪峰研究、散文创作、中国现代文学史研究等方面都有自己独特的贡献,赢得了世人的崇敬。这些,也正是他在中国及中国文学世界里的意义和价值所在。人民文学出版社被誉为最崇高的“文学殿堂”和“文学摇篮”,其中的的确确有他的一份贡献。
陈早春先生家乡,确是随处可见松树。我认为,他是其中一棵挺拔的巨松。
来源:隆回新闻网|0
作者:云中客
编辑:redclou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