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谭奇洪:形神兼备,雅俗共赏——金沙歌词简评

来源:隆回新闻网|0 作者:谭奇洪 编辑:redcloud 2019-07-15 17:23:43
 
—分享—

  金沙籍贯隆回,是知名的歌词作家,多年来发表了大量歌词,出版了几部歌词集,并屡有作品在各种大赛中获奖或在重要活动中由大腕歌手演唱,受到人们一致肯定和喜爱。要全面评论金沙的音乐作品是难的,那不是我所能胜任的。本文中要做的,只是从文学的角度,就他的歌词做一些剖析。

  金沙的歌词,无疑都是真正的诗。从内容到形式,他的词作无不充溢着诗的激情,闪耀着诗的光彩,回荡着诗的音律,蕴蓄着诗美。

  首先,他的歌词都是抒发真情实感、真实地表达自己内心的感受和体验的。他那些抒写眷恋故乡、赞美故乡风物人情的作品,逼真地表现出了虎形山花瑶山寨、望云山、桃花坪的美好,尽情地倾吐了作为一个魏源故里人的自豪、骄傲以及向着更高境界和远大目标追求的抱负;那些描绘张家界和崀山优美风光的词作,在展示祖国大好河山的同时,也毫不掩饰地表现了他对大自然奇山异水的迷恋与沉醉;那些反映土家、瑶家等少数民族生活的篇章,除了把兄弟民族习俗的独特、奇异告诉了人们,也显露了自己对异乡文化的好奇、喜好、向往;就是他叙说自己平常喜怒哀乐、讲述自己对时代和社会感慨的词作,也是诉说自己的真实想法,完全没有应时应景、言不由衷的话语……金沙的作品,都是作者在不同时候身处不同环境中内心感情的自然流露,而没有丝毫矫揉造作和虚假伪饰的成份。

  金沙歌词另一显著特点就是形象性强,意境优美,处处富有诗情画意。说他的许多作品像图画一样美,是一点也不为过的。像《我的张家界》前两节:“一山石头一山树,/一山云彩一山雾,/一山流泉挂飞瀑,/一山花香醉鸟语,/一山明月照清风,/一山阳光哺万物。 一山山歌一山舞,/一山唢呐一山鼓,/一山木叶吹恋曲,/一山竹篓背日出,/一山美酒醉千年,/一山神话传万古。”这首词意象繁密,镜头多变,却用一连串闪动的扫描展示出来一幅巨大的写意画,使张家界山水的奇形异状、流动变化、多彩多姿以及山里人家生活的勤劳朴实、乐观开朗、欢愉幸福等等,尽呈人们眼底。看《崀山红》中的章节:“崀山红,崀山红,/那是丹霞红。/崀山红,崀山红,/那是彩裙红。/红霞飞满你的脸,/绽放纯真的笑容。/撑起一把小绿伞,走在阳光烟雨中。 崀山红,崀山红,/那是杜鹃红。/崀山红,崀山红,/那是盖头红。/十八岁的少年哥,/为你撒下痴情种。/揭开你的红盖头,/烛光照亮女儿梦。”这里把崀山的秀美简直写得活灵活现!作为典型的丹霞地貌区,崀山群峰兀立,山峰周遭的岩石在太阳的映照下一片通红;而更神奇的是春末夏初,此时峰巅的杜鹃竞相怒放,就像漫山燃烧起熊熊的火焰。可词人对这一切并不如实地进行描摹,而是把崀山当作一个婀娜多姿的少女来写——你看,平时,她露着一张带笑红脸蛋,穿着红彩裙,撑着小绿伞,在阳光下和烟雨中款款行走,显得秀色可餐仪态万端;而到了杜鹃绽放之时,她仿佛变了,变成了一个出嫁的姑娘,她戴着红盖头,正怀着梦想含情脉脉地走向自己中意的少年哥……自然的崀山,到了金沙的眼里,不仅妩媚妖娆,而且情意绵缠,风情万种,令人无比心醉神迷。还看《梦回桃花坪》一首:“天洒桃花雨,/地飘桃花风。/一张桃花脸,/绽开桃花朵朵红。/梦回桃花坪,/花依旧是当年的笑容。/梦回桃花坪,/夜依旧是从前的朦胧。 船摇桃花渡,/手挥桃花弄。/一地桃花雨,/打湿桃花一丛丛。/梦回桃花坪,/相思是无法言说的寂寞。/梦回桃花坪,等待是不再离别的重逢。”桃花坪是作者的故乡,是他身处异乡时日思梦想的伊甸园,是风雨袭来时能给他宁静的港湾。这里有盛开的桃花,有桃花飞红的江渡;这里人面桃花相映红,却又桃花人面两不见——一切那么亲近却又如此遥远,那么清晰却又如此模糊,那么美好却又如此惝恍迷离,那么温柔甜蜜却又不乏酸楚惆怅;词作把人带入一种如梦似幻、空灵飘渺的妙境,而远方游子对故乡的梦魂牵绕、对久别亲人的眷顾思念则溢于言表……“入乐为词,出乐为诗”,金沙的歌词是符合这八字要求的。

  金沙的作品和任何优秀诗歌并列一处都不会逊色,而作为歌词,它们和一般诗作相比又是有区别的,那就是不仅典雅精致,同时也通俗易懂、明白畅晓。用平常的话语,把内心丰富的情感表现得不平常,这是金沙创作歌词的追求,也正是他词作的特色。前面讲到的几首都写得美,但没有哪一首、甚至没有哪一句是晦涩难解的。这样的例子还可以信手拈来。如《夹山寻梦》:“暮闻千年的鼓,/朝听万年的钟。/春沐唐时的雨,/秋浴宋时的风。 青山题诗吟卧虎,/绿水作画隐藏龙。/猿抱日归樟树岭,/鸟衔花落碧泉中。 我在夹山寻梦,/我走在旧梦中。/十里长亭挥不去相送的影踪,/九曲长桥握不尽久别的重逢……”此作境界阔大,气势雄浑,格调苍凉,语言齐整,是金沙作品中极富历史感、也是感情深沉含蓄的一首。尽管如此,它却并无隐晦含混,并未故弄玄虚——只要你到过夹山,只要你见识过山中的事物,只要你听到过李闯王最终归隐并故老于此山中的种种传说,你就不难明白作者所表达的是怎样的思想,就不难搞清楚词人所寻的是怎样的梦。《我是魏源故乡人》、《海国图志》等几首亦类似此词。

  当然,在金沙词中,这种沉郁浑厚、激昂慷慨之作毕竟不多。其大量作品往往表意单纯明确,语言活泼灵动,节奏强烈分明,格调轻松欢快,色彩斑斓鲜艳,呈现出一种简洁、明快、酣畅的风格来。像《张家界之歌》(套曲)《百花山中唱百花》《壶瓶山是一壶酒》《逍遥谷里逍遥游》《瑶山金银花》《故乡的酒》等等,几乎无不如此。这些词作多表现湘西南与湘西的自然景色、风土人情,具有浓郁的地方色彩。它们显然是受到湘西南与湘西广为流传的民歌的影响,写作上大量运用比喻、比拟、排比、夸张、反复等方法,结构上则多取重章复沓的形式。《阿妹出嫁》就是一首这样的代表作,该词道:“石榴开红花,/阿妹要出嫁。/唱起哭嫁歌,/泪水挂满了阿妹的红脸颊。/阿妈的乳汁把我喂养,/阿妈的背篓把我背大。/出嫁了谁给阿妈梳白发,/出嫁了谁与姊妹说悄悄话。/养育恩,离别情,/歌声中更难舍我的山寨我的家。明月窗前挂,/阿妹要出嫁。/唱起哭嫁歌,/泪水打湿了阿妹的红手帕。/十八盘山路唱得打转转,/十八湾流水唱得起浪花。/唱出了木楼多少难忘的梦,/唱出了山寨多少祝福的话。/唢呐吹,火把舞,/歌声中大花轿摇红了满天霞。”作品题材平常,不过写湘西土家族一位阿妹出嫁时哭嫁的情形,但作者就是通过对一个简单事件的描叙,让人感受到了山里阿妹的形貌美、心灵美,感受到了土家山寨的风俗美、人情美。两节的开头都用比兴,对人物形象起到映衬作用。前一节偏重于写实,简要写了阿妹的外表后,着重展示了她的心理活动;后一节偏重于虚写,通过想象铺陈,渲染出一种欢快、热闹、喜庆的气氛。词作的语言生动而朴实,句子有长有短,两两匹配,于整齐中见出跳跃和变化来。前后两节既有反复,又不完全一致,而章节结构、处于对应位置上的语句的字数都基本相同,使得作品在音韵上回环往复,旋律悠远连绵,这不仅大大加强了抒情性,也突出了词作自身固有的音乐美。《阿妹出嫁》在取材上、形式上、语体上都显示出了金沙作品的整体风格特征,作者几年前出版歌词集时,将此词篇名用作书名,这绝不是偶然的。

  金沙歌词特征形成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有两点应该是最重要的。一是他个人所具有的诗人气质。他偏爱音乐,但早先是作诗的,其初涉文坛,凭借的就是诗歌;在生活中用诗人的眼光去观察、用诗人的心灵去思考,这些早已成了他的习惯。二是他独特的生活经历。金沙教过书,编过报,从过政,下过海,但无论干什么,他的目光从来没有离开过湘西南和湘西,思维也从来没有离开过这两个地方,尤其是始终关注着家乡花瑶和张家界土家族的老乡,始终倾听着那些人们的歌唱。长期坚持不懈地开掘自己生活中的一口宝井——他很多歌词正是因此流淌出来的。

来源:隆回新闻网|0

作者:谭奇洪

编辑:redcloud

阅读下一篇

返回隆回新闻网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