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说匡国泰先生是我们的匡老师,而不只是我的匡老师。因他的故乡隆回受他影响、得他帮助的人太多,何况已成名成家走出隆回的也不少。
我是怎么和匡老师交往起来的呢?很多年前,一次在邵阳刘鹏老师那儿偶然相见。他题了一句“老乡见老乡,两眼泪汪汪”,我至今保存。后来,我到隆回县城有事,想找到他家,便向人打听。结果不熟悉地方,找到北山岔路口的影剧院后面,自然没找到。1997年9月县作协在朝京山寺搞了个笔会,大家喝米酒,睡连铺,热火朝天。匡老师半夜学鸡叫,把一屋人弄醒了,趣味盎然。此时,他早在诗坛名声大振,于1989年 获 湖 南 作 家 协 会 的 “ 湖 南 省 青 年 文 学奖”。1992年获台湾历史悠久的《蓝星》诗刊举办的“屈原诗奖”第一名。评委为名诗人余光中、罗门、痖弦等,海内外不少诗人纷纷角逐,匡老师以他的组诗《一天》,摘取了来之不易的桂冠。并且,还接连出版了《如梦的青山》《青山的童话》《鸟巢下的风景》等诗集。那时候,多少文学爱好者,多少诗界同行“冬天在他的诗中取暖,夏日向他的诗借一片绿荫(著名诗评家李元洛语)。我买到他的诗集《鸟巢下的风景》,又获赠他的诗集《青山的童话》,如获至宝,日夜品读。匡老师那出色的艺术感觉,对语言文字的高度敏感,以及他自成风格,迥出流俗的诗歌,让我如痴如醉。
我读着他的诗歌,乘着想象的翅膀,也动手练习起来。幸运的是,我寄第一首诗便被河北省《少年智力开发报》的“文学副刊”采用,此后又隔三岔五发表。哪知,一年在北京大哥家巧遇了该报主编一行人,当得知我是他们报纸的作者,开心笑了。原来当时该报与我大嫂工作的中央人民广播电台少儿部“小喇叭”节目合作搞一项活动。这样,我在练习写小说、散文的同时,也练习起诗歌来。
又是后来,匡老师调入省作家协会。他给我的儿童诗集《太阳果》写了序言,让我练习诗歌的兴趣越来越浓。有一些诗同我的儿童小说、散文一样,被选入全国与省多种年度作品选本及《中国百年儿童文学名家代表作选》(诗歌卷),还被儿童文学名刊北京的《儿童文学》杂志推出。说实话,直到现在,我学习写作,还在摸索、练习,处于起步阶段。但可见领路人的可贵和重要。
又是后来的后来,2016年12月湖南省诗歌学会成立少儿诗歌创作分会,不知怎的,被推选的十名副会长中有我的名字。过后才知,因被熟知我的朋友提名,经报审通过。自然,任诗歌学会副会长的国泰老师在评审会上是赞成者之一。于是,好多年没见面也少联系的师徒又见面了。离上次见面,眨眼便是十年。人生有多少个十年呢。在隆回大地上,留下了很多名家大师的足迹。自然,也留下了国泰老师的行行脚印。大东山、魏源故里、白马山、小沙江、六都寨……他对乡土,对生活,对人民,对艺术,有着真挚深厚的诗的情感,宛如清亮的溪流,源源不断地流淌与歌唱。
近年,国泰老师的新作连连发表,产生了很大影响。诗人马迟迟对国泰老师的《六都寨》等诗作评价道:“诗人匡国泰先生的这一组诗歌无疑让我打破了对于传统描写乡土类诗歌的想象,我从他的这组诗歌里面看到了一种区别于一般诗歌写作者的卓越,这种卓越就是他可以从一种陈旧、腐朽,且为我们现今诗歌写作者所反复吟咏的乡村题材中提炼出的一种现代性,或者说一种崭新的,更为鲜活的诗歌发声方式。更为可喜的是,我还在这5首诗歌中看到了一些具有原创性意义的意象句式,诸如《造纸厂》中“她们朴素纯净的身体里,有那个时代的中央供暖系统”等,这是一种西方的发声与东方乡村传统语境的有效结合,与此同时这也为他的诗歌陌生化写作提供了大量的生长基因,这是作为一个优秀诗歌写作者必须具备的才能。整体而言这组诗歌有较强的完整性,语句颗粒拙实饱满,诗歌自然形成了其内在的浑重感,或许组诗《六都寨》在乡村类诗歌的语境中为我们的写作提供了另外一个维度的思考和方向性指引的可能。”
读着读着,我沉浸在迟迟对匡老师的赞语里。在心底,我和很多人一样,情不自禁念叨:
致敬!我们的匡老师!
来源:《望云峰》杂志2018年第4期|0
作者:陈静
编辑:redclou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