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望云峰 | 欧阳日初:牡丹破萼樱桃熟 未许飞花减却春——话说谷雨

来源:《望云峰》2022年第1期 编辑:卢春玲 2023-02-07 15:11:45
 
—分享—

“节序春将老,农家梦正新,听杜宇声声,雨色千畴催布谷;茶烟漫袅青,萍水初浮绿,许游人处处,天香十里醉看花”(江西肖检生)。2022年4月20日10时24分,谷雨来到你我身边。这是春天的最后一个节气,即将入夏。牡丹芬芳,芍药秾丽,杏花微谢。宜煮新茶,坐食香椿。暮春交响,花谢花飞,垂杨柳絮,纷飞扑面。看万物欣欣向荣,青涩的果实悄悄酝酿,生命正是昂扬时。

“谷雨,谷得雨而生也”(《群芳谱》),在《月令七十二候集解》中记载:“三月中,自雨水后,土膏脉动,今又雨其谷于水也。雨读作去声,如雨我公田之雨。盖谷以此时播种,自上而下也。”从字面意思来看,谷雨就是谷子雨。据《淮南子》一书中记载:“天雨粟,鬼夜啼”,是说仓颉造字成功这天,全民凯歌,举国同庆,上天被仓颉的高尚品德和艰辛付出所感动,从天上降下谷子,就像雨水一样,就连鬼怪也吓得在夜里啼哭。这也是谷雨的由来。仓颉死后,人们把他安葬在他的家乡--白水县史官镇北,每年的谷雨,“仓颉庙会”都会在这里如期举行。

其实,谷雨就是“雨生百谷”的意思,此时气温日渐上升,降雨增多,湿度逐渐加大,有利于农作物的生长,正所谓“春雨贵如油”。在我国长江中下游、江南一带,尤其是在华南地区,往往形成较长时间的降雨天气。从秦岭-淮河附近向北,春雨急剧减少。在北方,谷雨是“终霜”的象征。农历三月称“蚕月”,蚕、禾决定着农耕社会一年的生养。“春不夺农时,即有食;夏不夺蚕工,即有衣。”自此,“蚕月繰丝路,农时碌碡村”,农忙时节到了。

古人在谷雨时节,有着食香椿、赏牡丹、采茶等风俗。人们把春天采摘、食用香椿说成是“吃春”。“雨前香椿嫩如丝”,香椿醇香爽。口,营养价值高。香椿炒鸡蛋,鲜嫩可口,让人大块朵颐。香椿具有健胃、理气、止泻、润肤等多种功效。谷雨时节赏牡丹已绵延千年,“谷雨三朝看牡丹”,赏牡丹成为人们闲暇重要的娱乐活动。因此,牡丹花也被称为“谷雨花”。“神祠别馆筑商人,谷雨看花局一新。不信相逢无国色,锦棚只护玉楼春”(清顾禄《清嘉录》)。

至今,山东菏泽、河南洛阳都会在谷雨时节举行牡丹花会。谷雨茶也就是雨前茶,又叫二春茶。春茶梢叶肥硕,色泽翠绿,叶质柔软,富含多种维生素和氨基酸。中国茶叶学会等有关部门倡议将每年农历“谷雨”这一天作为“全民饮茶日”,并举行各种和茶有关的活动。茶农们说,真正的谷雨茶就是谷雨这天采的鲜茶叶做的干茶才算是真正的谷雨茶,而且要上午采的。传说谷雨这天的茶喝了会清火、辟邪、明目,所以谷雨这天不管是什么天气,人们都会去茶山摘一些新茶回来喝。明前茶和雨前茶,都是春季最好的茶。沏一杯新茗,静心润肺,滋味鲜活,香气怡人。“知己何需有?”人生的境界,便在不言中。此外,在西北地区,人们将谷雨的河水称为“桃花水”,传说以它洗浴,可消灾避祸。谷雨以后气温升高,病虫害进入高繁衍期,为了减轻虫害对作物及人的伤害,农家一边进田灭虫,一边张贴谷雨贴,进行驱凶纳吉的祈祷,这一习俗在山东、山西、陕西一带十分流行。对于渔家而言,谷雨节也叫“壮行节”,为了能够出海平安、满载而归,谷雨这天渔民要举行海祭,祈祷海神保佑,这一习俗在今天胶东荣成一带仍然流行。

古代将谷雨分为三候:萍始生、鸣鸠拂羽、戴胜降于桑。谷雨之日,“萍始生”,萍水始相逢。萍,水草,与水相平,故称“萍”。“杨花雪落覆白萍”,古人说萍是杨花所化。萍初生如粟,荷初生如钱,满池萍荷,生机盎然。青萍吹转,鱼儿嬉戏,所谓“鸟弄桐花日,鱼翻谷雨化,称作布谷鸟。“春谷终期吹羽翼”,鸠鸣预示着春要结束了,此时田野里到处回荡着“布谷布谷”的殷切呼唤。此时,北方已经麦苗青青,榆树结满了榆钱,南方则秧田如镜,蚕豆已经满荚。再五日,“戴胜降于桑”。戴胜头顶有长毛,又称鸡冠鸟,此时落于桑树,蚕将生之候。《山海经》中说,西王母“豹尾虎齿而善啸,蓬发戴胜”。戴胜鸟是世界上最漂亮的鸟儿之一,贾岛对它的描绘是“星点花冠道士衣,紫阳宫女化身飞”,说明其冠有斑点,羽毛黑白相间。扇形的头冠颜值高,翩若惊鸿,犹悦目佳人。戴胜鸟这时落在桑树上,是因为“春林暖雨饱桑虫”。

二十四番花信风之谷雨:一候牡丹、二候荼蘼、三候楝花。牡丹花大而香,姿态万千,花色艳丽,冠压群芳,故又有“国色天香”之称。荼蘼也称“酴”、“荼蘼”、“荼縻”等,酴原是一种酒名,但因酴花的颜色和香味都与之相似,故称为荼蘼花。等荼蘼花开之时,整个春天的花季也就都过去了,是为“开到荼蘼花事了”(宋代王淇)。楝花,始于暮春,收梢于初夏。楝花谢尽,花信风止,便到绿肥红瘦的夏天了。“饯离时节楝花丛”,生动形象地描绘了楝花盛开之时的繁荣盛大,一朵朵、一簇簇,美不胜收。

谷雨是一首流动的诗,洋洋洒洒。在谷雨的滋润下,漫山遍野鹅黄淡绿,焕发出无限的生机与活力。踏青的游客,撑开五颜六色的伞,犹如开放在雨中的百花,美丽,韵致。雨菲芳草湿,谷雨更一新。再读郑板桥的《七言诗》:“正好清明连谷雨,一杯香茗坐其间。”就有了真切的感受。

来源:《望云峰》2022年第1期

编辑:卢春玲

阅读下一篇

返回隆回新闻网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