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隆回县防止返贫致贫监测帮扶应知应会

来源:隆回县融媒体中心 作者:隆回县乡村振兴指挥部 编辑:周 颖 2025-07-24 15:38:07
 
—分享—

一、村情户情

(一)村情。包括本村户籍人口数、脱贫人口数、监测对象数、低保人数(其中整户低保数)、特困供养人数、残疾人人数(其中重度残疾人数)、孤儿人数、事实无人抚养儿童数、公益性岗位人数、送教上门人数、返乡回流人数,就业帮扶车间运转及吸纳脱贫人口就业情况、雨露计划落实情况、省平台每月推送的风险预警处置情况、慢性病签约情况、困难群体缴纳医保情况、安全饮水情况、村卫生室运转情况、帮扶产业发展情况、集体经济收入情况。

(二)户情。本村脱贫户、监测对象、重残户、低保户、特困供养户的家庭基本情况,存在的返贫致贫风险点,落实的帮扶措施,下一步帮扶计划。

二、识别认定

(一)监测范围。隆回县所有农村地区、所有农村户籍人口。以家庭为单位开展识别,原则上以户籍为依据,统筹考虑实际居住情况和家庭成员共享收支情况进行精准识别认定。

(二)监测方式

1.农户自主申报。主要有现场申报、申报明白纸扫码申报、12345(12317)热线电话申报。

2.基层干部排查。依靠乡村干部、网格员、驻村干部、驻村工作队等基层力量,通过集中排查、常态化排查两种方式,面向全体农户开展全覆盖排查。

3.部门筛查预警。各部门之间建立数据共享机制,通过大数据分析,及时发现潜在的返贫致贫风险。主要是省平台每月上传县级相关行业部门数据,经省平台数据处理每月11日推送风险预警信息到县乡村三级,村(社区)组织至少2名村干部或驻村工作队或驻村干部在五个工作日入户核实,县乡村三级15日核实处理完成。

(三)监测类型

监测对象是指年人均纯收入低于全省监测范围基准线(2025年为8700元)且存在返贫致贫风险,以及因病因灾因意外事故等刚性支出较大或收入大幅缩减导致基本生活出现严重困难的农村人口,以家庭为单位。具体分为三类:

脱贫不稳定户:是指人均纯收入在当地防止返贫监测范围内,受各种原因影响存在返贫风险,被纳入监测帮扶的脱贫户。

边缘易致贫户:是指人均纯收入在当地防止返贫监测范围内,且受各种原因影响存在致贫风险,被纳入监测帮扶的一般农户。

突发严重困难户:是指虽然人均纯收入超出当地监测范围,但受突发事件等各类因素影响导致刚性支出较大或收入大幅缩减,导致基本生活出现严重困难并存在返贫致贫风险,被纳入监测帮扶的农户。这类群体可以是脱贫户,也可以是一般农户。

(四)识别认定条件

识别认定时,年人均纯收入在当地监测范围内是识别监测对象的重要条件之一,但不是唯一条件,重点关注农户“三保障”和饮水安全等方面是否存在问题,同时关注就医、就学、就业、产业等方面存在的实际困难和潜在风险,统筹考虑收入支出情况,以及农户自主应对能力,进行综合研判。主要参考农户家庭收支、“三保障”和饮水安全及自主应对能力三个方面内容。

1.农户家庭收支情况。家庭收入包括:①人均纯收入。启动监测对象认定程序前12个月内农户家庭纯收入(工资性收入+生产经营性收入+财产性收入+转移性收入-生产经营性支出),除以识别时家庭人口数,计算家庭人均纯收入。②家庭理赔收入。指因病因灾因意外事故等所获商业保险理赔(不含“三重医疗保障”报销费用)、第三方赔偿等。家庭合规自付支出包括:经基本医疗保险、大病保险、医疗救助等报销后的自付费用,家庭成员学费、住宿费等教育刚性支出,因自然灾害、突发意外事故等造成不可避免的实际支出等;教育、医疗等其他非必要支出不计入。

2.“三保障”和饮水安全是否出现问题,同时关注就医、就学、就业、产业等方面存在的实际困难和潜在风险。

3.农户自身应对风险能力,农户努力是否能够消除风险。主要由11种返贫致贫风险:因病风险;因学风险;因住房安全风险;因安全饮水风险;因残风险;因自然灾害风险;因意外事故风险;因产业项目失败风险;因务工就业不稳风险;缺劳动力风险;其他风险。

(五)识别认定程序

从农户申报、干部排查、部门预警发现风险线索之日起,到完成监测对象识别认定,不超过15天。

1.提交申请:农户填写《防止返贫监测对象个人申请及授权书》。要授权相关部门获取个人信息,包括车辆、不动产、工商登记、财政供养等相关信息。

2.入户核实:2名以上干部入户调查核实,采集信息,填写《防止返贫监测对象信息采集表》。经核实不存在返贫致贫风险的,应向农户及时解释说明,不再履行后续认定程序。

3.村(社区)评议公示:民主评议通过后,马上进行公示,同时把名单上报乡镇,由乡县进行数据比对,已开展过信息比对的低保对象等,可不重复比对,村(社区)公示时间为5天,公示中不得公开身份证号码、手机号、银行账号、健康状况等敏感信息。

4.乡镇(街道)审核:填写《防止返贫监测对象识别审批表》。

5.县级审定公告。识别和消除的监测对象以县级批准时间为准。

三、落实帮扶

帮扶要全面。对识别为监测对象的农户都要进行帮扶;未消除风险的要持续监测帮扶;已稳定消除风险的要持续关注。帮扶要精准。对“三保障”和饮水安全问题导致的单一风险,要及时落实有针对性帮扶措施。“因病”纳入的,要有健康帮扶措施;“因就业不稳”纳入的,要获得就业帮扶或公益性岗位;“因住房风险”纳入的,要有实施危房改造措施等。帮扶要及时。对新识别的监测对象,村级要根据返贫致贫风险,原则上10天内完成帮扶计划制定和帮扶措施申报。农业农村部门要跟踪督促相关部门尽快将帮扶措施落实到位。

四、风险消除

遵循“应消尽消”的原则,对达到风险消除条件的监测对象,按程序标注风险消除,风险消除不设比例要求。

(一)风险消除条件

4项条件全部实现:①家庭人均纯收入(启动监测对象风险消除程序前12个月内农户家庭纯收入除以监测对象风险消除时家庭人口数)稳定超出当年度防止返贫致贫监测范围,除风险自然消除外收入持续稳定原则上不少于半年;②“三保障”和饮水安全持续巩固;③监测对象识别时的返贫致贫风险已经稳定消除或自然消除;④不存在新增返贫致贫风险的。

(二)风险消除程序

①村(社区)提出名单:村(社区)“两委”和驻村工作队根据平时掌握及帮扶责任人反馈的情况,逐户研判,提出拟消除风险名单。②入户核实:2名以上干部入户核实,填写《防止返贫监测对象帮扶措施落实情况表》《防止返贫监测对象风险消除评估表》。③村(社区)评议公示:由驻村干部、村(社区)“两委”成员、申请农户所在村民小组的党员代表及组长组成评议组,对照风险消除标准,对帮扶成效情况,逐户开展评议并签字。将评议通过的帮扶措施落实情况表公示5天。④乡镇(街道)审核。⑤县级审定公告。

(三)风险消除后续管理

监测对象消除风险仍旧是监测对象,只是归类于已消除风险监测对象。对已消除风险的监测对象,帮扶政策按照行业部门的规定进行落实,存在一定时间周期的帮扶措施要继续落实,如脱贫人口小额信贷、入股分红的资产性收益帮扶应持续至合同到期,教育帮扶和“雨露计划”应持续到完成当前学段等。已消除风险6个月以内的,每两个月结对帮扶走访一次,消除风险6个月以上的每半年走访一次。如果监测对象消除风险后又出现新的返贫致贫风险,应按程序重新识别为监测对象,并及时落实帮扶措施。

来源:隆回县融媒体中心

作者:隆回县乡村振兴指挥部

编辑:周 颖

阅读下一篇

返回隆回新闻网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