雨后初霁的清晨,三江交汇处的滩头古镇在晨光中苏醒。这座始建于隋唐时期的千年古镇,曾以“楚南纸都”和“中国年画之乡”闻名于世,如今正书写着银发力量助力乡村振兴的崭新篇章。
6月30日7时,笔者驱车前往滩头镇城东村,应邀参加“庆祝党的生日,展示银龄风采”系列活动。车行途中,但见青山如黛,稻田泛波,一幅乡村振兴的美丽画卷徐徐展开。
银龄欢歌:千年古镇的文化传承
城东村村级服务中心前,一面巨幅红色会标在晨光中格外醒目。镇老科协会长幸智勇介绍,此次活动由镇退休干部党支部、镇村两级老科协等单位联合举办,旨在以文化振兴助推乡村振兴。
村部院内,十余支表演团队正在紧张热身。身着统一服装的老人们或轻歌曼舞,或低吟浅唱,脸上洋溢着幸福的笑容。城东村三面6组72岁的孙富解大娘刚刚结束彩排,她擦了擦额头的汗水说:“自从创建百岁健康村以来,我们这些老姐妹越跳越年轻,越活越有滋味!”
上午8时30分,活动在手花舞《爱我中华》的欢快旋律中拉开序幕。二胡伴奏的《古镇滩头》、花棍表演、花鼓小调、扇子舞等十余个富有地方特色的节目轮番上演,既展现了传统文化的魅力,又彰显了新时代老年人的风采。特别是城东村老科协选送的广场舞《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映山红》和大合唱《七一赞歌》,更是将现场气氛推向高潮。
科技兴农:乡村振兴的生动实践
演出前的间隙,城东村老科协会长刘正云带领我们参观了村里的千亩优质稻示范基地。微风拂过,沉甸甸的稻穗泛起金黄色的波浪,预示着又是一个丰收年。
“我们采用新品种、新技术种植的170亩优质早稻,预计亩产可达500多公斤。”刘正云介绍,他创办的三面水稻种植专业合作社,不仅带动村民增收致富,更成为推广农业科技的示范基地。这位“隆回县种粮大户”的言语中,透露着银发丹心对土地的热爱和对科技兴农的信心。
漫步田间,刘正云如数家珍地介绍着村里的情况:城东村共有558户3056人,其中60岁以上老人254人。在上级老科协指导下,该村2023年开始创建百岁健康村,并于今年1月获得“湖南省百岁健康示范村”称号。“我们不仅要让老人活得长,更要让他们活得健康、快乐和幸福!”
党建引领:银发力量的使命担当
上午10时,演出结束后,一场特殊的党课在村部二楼会议室举行。会上,为镇老科协会长幸智勇等五位同志颁发了“光荣在党50年”纪念章,镇党委书记阳文锋联系实际为老科协会员们解读中央八项规定精神,笔者则传达了隆回县委书记刘厚见对老科协工作的寄语。
“县委书记刘厚见要求各级党委政府要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趋势,支持老科协开展有益活动。”笔者介绍,滩头镇党委政府高度重视老龄工作,镇党委书记阳文锋到任后第一时间听取老科协工作汇报,今天又在活动现场上党课。高度重视、真抓实干,正是滩头镇老科协被评为“邵阳市老科协工作先进单位”的重要原因之一。
活动结束后,返程途中,千年古镇的新貌在脑海中不断闪现:传承创新的滩头年画、欢歌笑语的银龄风采、科技赋能的现代农业、党建引领的银发力量……这一切,都在诉说着乡村振兴的生动故事。
中午12时,回到县城在自家用餐。简单的饭菜,却让人回味无穷——正如这次下乡所见所闻,虽朴实无华,却饱含深意。滩头古镇的这场“七一”庆祝活动,不仅是一次文化盛宴,更是新时代乡村振兴的生动注脚。在这片古老而又年轻的土地上,银发力量正焕发出夺目的光彩。(欧阳自如)
一审:周颖 二审:马美姣 三审:罗勇军 终审:隆正平
来源:隆回县融媒体中心
作者:欧阳自如
编辑:罗勇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