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湖南隆回,一种形如龙牙、洁白如玉的“地下宝藏”,正以亩产数万元的效益,悄然缔造着“一年十几个百万富翁”的财富神话。
清晨,当第一缕阳光穿透雪峰山麓的薄雾,隆回县北山镇易洋村的田垄间已是一派繁忙。沾着夜露的泥土被铁锹翻开,一颗颗饱满如拳、洁白似玉的龙牙百合鳞茎翻滚而出,在晨光中泛着温润的光泽。
与此同时,在海拔1300多米的小沙江镇云雾深处,头戴太阳帽的花瑶姑娘,正穿行于漫山遍野的金银花海。她们指尖翻飞,精准摘取青白相间的花蕾,动作轻盈如舞。空气中弥漫着清冽的药香与山野气息——这不仅是花瑶延续千年的劳作画卷,更带来了年产值40亿元的“绿色财富”。
金银花与龙牙百合,它们如同隆回的两张金色名片,散发着独特的魅力,承载着当地人民的希望与梦想。
01隆回,大自然馈赠的湘中药库
隆回县,隶属于湖南省邵阳市,位于湖南省中部稍偏西南,坐落在祁邵丘陵向雪峰山地过渡地带,地理条件得天独厚,有着“金银花与龙牙百合特色产业之都”的美誉。
制图@超级乡村研究所
底图来源/天地图www.tianditu.gov.cn
境内山、丘、岗、平地貌类型齐全,这样丰富多样的地形地貌,成就了“湘中药库”的美誉。在隆回这方沃土上,中药材达1028种之丰,人工驯化种植超百种。2024年,全县中药材综合产值突破89亿元。
在北部高寒山区,以麻塘山乡、小沙江镇、虎形山瑶族乡为中心的金银花主产区,平均海拔1300多米,常年云雾缭绕,有“八月飞霜雪,六月盖棉被”的说法。这里年平均气温仅11—14℃,年降雨量却高达1650毫米,雨雾日长达260天,空气湿度常年保持在80%以上。
虎形山
这里的土壤是花岗岩发育而成的黄麻砂土、黄棕壤土,土层深厚,土质疏松,渗透力强,不易积水。土壤pH值为6.0—6.1,呈微酸性,富含有机质和硒元素,为金银花提供了绝佳的生长环境,造就了其绿原酸含量比普通产地要高出3到4倍。
而在海拔较低的南部地区,石灰岩、花岗岩母质发育形成的红壤,土层深厚肥沃,pH值5.5-6.5,加上充沛的降水和适宜的光照,为龙牙百合的生长提供了理想条件。6—7月充足的光温资源,特别有利于百合中淀粉、多糖、膳食纤维的形成和积累。
这样优越的气候,既满足了金银花喜温暖耐寒、喜湿润耐旱的生长习性,又为百合的生长提供了适宜的温度、水分和光照条件。
龙牙百合
此外,隆回县自然资源丰富,土壤富硒含量是世界平均值的25倍、全国平均值的30倍。富硒土壤为金银花和百合的生长提供了丰富的营养,使得它们在品质上更胜一筹。无论是金银花还是百合,在隆回这片神奇的土地上,都充分汲取了大自然的精华,茁壮成长,成为了深受市场欢迎的优质农产品。
02龙牙百合:从皇家贡品到百姓餐桌
隆回龙牙百合,它以个大、片长、肉厚、心实、色泽白、味道美著称,自古就是药食同源的皇家贡品。其片呈微波状,略向内弯曲,侧看似弯月,正看似龙牙,故而得名“龙牙百合”。
龙牙百合具有鳞片肥厚微弯、色泽宝黄如玉的特征和润肺止咳、清心安神功效,经现代研究,隆回龙牙百合绿原酸含量达国家药典标准3倍。
龙牙百合鲜果
隆回龙牙百合栽培已有1400年历史,清朝《宝庆府志》有载:“百合邵阳出者特大而肥美”;《隆回县志》(吴宝鼎元年-1987年)记载:“民国15年产150吨,抗战前最高年产200吨,经长沙、汉口、广州,远销国外南洋等地,很受外商欢迎”。
隆回县桃花坪在四十年代就有专营百合生意的“合泰”“合义兴”“康记庄”和“宜昌祥”等经营百合的商号,当时百合市场已初具规模。从上世纪五十年代至今,“龙牙百合”一直是隆回县特色支柱产业和全县农产品出口创汇的主力军。
龙牙百合种植地
经过多年的发展,隆回龙牙百合产业不断壮大。截至目前,隆回龙牙百合种植面积5万亩,年产百合干1.5万吨,隆回龙牙百合产量占全国60%以上,销量占全国80%以上。目前已发展成为全国龙牙百合集散中心、龙牙百合种植加工技术示范中心。全产业链综合年产值过30亿元。龙牙百合种植也成为当地的富农产业,每年都会产生十几个百万富翁。
在花瑶文化中,百合也有着别样的意义。花瑶的传统节日或重要庆典上,百合常被作为一种寓意美好的食材,出现在餐桌上。百合的洁白、圆润,被花瑶人视为纯洁、团圆的象征。他们会用百合制作各种美食,招待亲朋好友,传递着美好的祝福。
03金银花:全国每2朵金银花就有1朵来自隆回
说完龙牙百合,我们再将目光投向隆回的另一种特色农产品——金银花。
金银花,这一美丽的名字背后,是一段充满传奇色彩的发展历程。
隆回金银花是传统大宗常用中药,药用历史悠久,是中医临床清热解毒的首选药物。南宋时期,战乱频繁,相传湘中等地瘟疫盛行,当时民间就广泛采用金银花藤叶煎熬后口服,效果极佳。至明代以后,隆回民间医生普遍以花入药,药性更佳。
在花瑶聚居的虎形山瑶族乡等地,金银花也有着独特的地位。花瑶同胞们在长期的生活实践中,了解到金银花的药用功效,会用它来治疗一些常见疾病。传说中,花瑶祖先在一次躲避战乱时,进入深山,山中瘴气弥漫,不少人身体不适。一位智者发现漫山遍野的金银花,便试着让大家用金银花煮水饮用,没想到,喝过之后,身体的不适症状逐渐减轻。从此,金银花在花瑶人心目中就有了特殊的地位。
隆回金银花的人工栽培已有40余年历史。隆回县小沙江镇是全国著名的金银花种植加工贸易基地,有中药材经营商铺170多家,产品远销全国各地和东南亚市场。
2001年,对于隆回金银花产业来说,是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一年。这一年,隆回县金银花种植面积已达到13.7万亩,年产干花近7300吨,产值愈0.81亿元,生产规模跃居全国第一,也因此被国家林业总局授予 “中国金银花之乡” 的称号。这一荣誉,如同强劲的东风,为隆回金银花的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
但发展之路并非一帆风顺。随着金银花价值被广泛认知,全国多地盲目跟风种植,导致市场产量严重过剩。隆回作为“中国金银花之乡”,首当其冲受到冲击,金银花价格一落千丈,农户们的 “致富花” 一度变成了 “伤心花”。许多农户无奈之下,只能挖树弃种,产业发展陷入了低谷。
面对困境,隆回人没有放弃。他们深知,金银花是大自然赐予隆回的宝贵财富,只要找到正确的发展方向,定能让这朵“致富花” 重新绽放光彩。于是,当地政府、企业和农户齐心协力,开始了一场产业自救行动。他们加强对金银花种植的引导和监督,提高种植专业化程度;加大科技投入,培育优良品种,提高金银花的品质和产量;同时,积极拓展金银花的加工和销售渠道,延长产业链,提高产品附加值。
金银花茶
如今,隆回的金银花产业已形成完整产业链。截至2024年底,全县种植面积稳定在22万亩左右,年产干花超1.2万吨,占全国半壁江山,产业链产值突破40亿元,种植面积和产值均位居全国前列。
金银花专业合作社、加工企业和各级龙头企业参与其中,带动数万农户增收致富。
04产业发展新征程
如今,隆回的金银花和百合产业正朝着更高的目标迈进。在品牌建设方面,隆回龙牙百合早已获得了诸多荣誉。2001年,获得国家“绿色食品” 认证;2006年,获得国家有机食品认证,并在湖南省名优特新农副产品博览会上获得金奖;2010年,隆回县被中国品牌管理协会认定为 “中国龙牙百合特色产业之都”;2011年,“隆回龙牙百合” 被评为湖南著名商标;2019年,隆回龙牙百合成功遴选进入“湘九味”,成为湖南中药材的一张亮丽名片。
隆回金银花也毫不逊色,2001年被国家林业局命名为 “中国金银花之乡”;2004年载入2005年版《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2005年,隆回金银花中的金翠蕾、银翠蕾、白云三个品种获评“国家级良种”,填补了国内空白,达到国际领先水平;同年,隆回金银花获 “国家原产地域保护产品” 称号;2009年,获“国家地理标志商标”。这些荣誉,不仅是对隆回金银花和百合品质的高度认可,更是推动产业发展的强大动力。
在产业发展模式上,隆回积极探索多元化之路。一方面,加强与科研机构合作,不断提升种植技术和产品加工水平。例如,通过选育优良品种,提高金银花和百合的产量和品质;研发先进的加工工艺,生产出更多高附加值的产品。另一方面,大力发展电商等新兴销售渠道,打破地域限制,让隆回的金银花和百合走向更广阔的市场。同时,结合当地的自然风光和民俗文化,发展生态旅游,将金银花和百合种植基地打造成旅游景点,吸引游客前来参观、体验,进一步提升产业的综合效益。
在隆回这片充满希望的土地上,金银花和百合正绽放着绚丽的光彩。它们不仅是大自然赐予隆回人民的宝贵财富,更是隆回实现乡村振兴、农民致富的重要支柱产业。
从海拔1300米的高山云雾,到昼夜不息的现代化加工车间;从花瑶姑娘采摘花蕾的巧手,到实验室里科研人员的钻研,隆回用一朵花、一颗百合,书写了中药材产业助力乡村振兴的传奇。金银花的清香与百合的甘甜,正飘向更远的远方。
参考资料:
[1]《湖南隆回:金银花铺就金色振兴路》
[2]《中国联合商报:湖南隆回种金银花种出“金银”》
[3]《雪峰山麓绽“白金”——隆回地理标志龙牙百合的致富路》
[4]《金银花开富隆回——一朵地理标志花的产业振兴之路》
[5]《沃野田畴尽“丰”景 ——隆回县推进“农业富县”巡礼》
[6]隆回县人民政府:《北山:百合带头香满园》
本文图片由隆回县融媒体中心提供
来源:超级乡村研究所
编辑:周 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