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星期六的上午,隆回县文联采风团一行人走进了七江镇双桂村,锣鼓声就扑面而来。这锣鼓声,时而如疾风骤雨,山林呼啸,让人觉得无处躲藏;时而如号角齐鸣,威武雄壮,让人看到了沙场秋点兵;时而如淑女抚琴,温情脉脉,让人心神向往;时而如惊涛骇浪,排山倒海,让人心折骨惊……
这村里是办什么喜庆大事,请来祁剧团唱大戏罢。因为这鼓点不同一般,显得很是干练,所有打击乐器,都是在鼓点的指挥下,变化无穷。只有祁剧团的老鼓师,才能指挥出这样激越多变的打击乐团。
转了一个弯,看到一个白底红字的大招牌:隆回县七江镇双桂狮龙武术学校。鼓乐声就从里面传出来的。我们身不由己地走进了学校内。哪里有什么老鼓师,是一个留着短发的窈窕淑女,就是她挥舞着鼓槌,指挥着几个九岁到十二三岁的儿童,打击出了这样激动人心的乐曲。
这真是让人匪夷所思,我们心中感到惊奇不已。场地里,四十多个儿童正随着鼓乐,翩翩起舞。按照鼓点的变化,时而演练精巧的南拳,时而翻出整齐的空心筋斗,时而是一字长蛇阵,时而是八卦迷魂阵;时而又变成了钻天梯,高高在上的那个儿童,正在表演九天揽月,我们不由得发出了十分惊讶的赞叹声。他们的手里,时而是齐眉短棍;时而是亮闪闪的钢刀;时而又变成了呼呼作响的三节棍……四个稍微大一点的儿童,舞起了南狮,两只狮子,一黄一紫,有时直立起来,交头接耳,显得亲密无间;有时互相追逐,颠仆奔腾,显得凶猛矫健。大家不由得齐声叫好。
武术学校校长兼教练阳习发,亲自为我们表演了南狮的踩梅花桩,这是高难度武术。只见这只雄狮,蹬上了梅花桩,虎虎生风,扑跌翻滚,如履平地,最后还独立在梅花桩上,向大家致礼。大家拿出手机,拍下了这珍贵的镜头。
表演结束,我们纷纷围绕着阳习发先生,问这问那。许多人拿出采访本来,一字不落地记下了他的话。他说,武校里的儿童,最小的只有四岁,最大的也只有十三岁。其中有三分之二的人都是留守儿童。因为阳习发在广州就听人们说,一到星期六和星期日,他们的孩子就在家里或者路边尽情地玩手机,孩子们老是玩手机,很不好,家长们也早已意识到了这一点,可是,不玩手机微信,让他们做什么嘞?所以阳习发早就有了一个心愿,要让家乡的孩子们在假日里,有一个好去处,能够让他们身心得到健康发展。
阳习发在广州打工时,有幸遇见了著名武术家,佛山武馆龙狮总教头陈炳锋先生。陈先生见阳习发有武术基础,人又能够吃苦耐劳,就收下了他做徒弟。在佛山武馆,阳习发进步很快,只有半年工夫,陈先生就让他上了梅花桩。刚上到这二十一条梅花桩上时,真让人心惊肉跳,可是他一站就是十几分钟,不久就能够站到一个多钟头,终于来去自如了。他和师兄弟们表演狮子,配合默契,在表演过程中,还加入了喜怒哀乐等神态,就是一条活生生的狮子。
2005年,他在粤港澳台的狮王争霸赛中,和师兄弟们获得了银牌。以后他还带领着师兄弟们远赴巴拿马、新加坡等地方参加龙狮比赛,为武馆捧回了一座座金光闪闪的奖杯。
在佛山武馆,他听到了一些老乡向他述说家中的孩子,一到双休日就只有玩手机的份儿,他心里怦然一动:家乡本来就有舞狮舞龙的传统,只是这几十年来,大家纷纷外出打工挣钱,这门技艺已经快要失传了。他想回家办一所武校,把自己的专长,奉献给家乡,奉献给孩子们。这是一举数得的好事情哟。
于是他辞别了恩师陈先生,辞别了他付出了无数血汗的佛山武馆,回到了家乡,办起了武校。2013年秋,七江镇首届艺术节开幕了,阳习发带着他的弟弟阳习超等几个徒弟,在艺术节上大显神通,一举拿下了金牌。从此,他的武校从十三人一下就增加到四十余人。
家长们看到,阳习发对孩子们无微不至地关怀,他们在这里,快快乐乐,学到许多技能。因为很少玩弄手机了,在这里的孩子,近视眼没有了,身体强健了,学习成绩也提高了。家长们心中别说有多高兴了。
所以一个家长把四岁的孩子也送来了,还有的把女孩子也送来了。大家都说:“双桂武校,是孩子们的福音,尤其是留守孩子们的好去处。比纯粹让爷爷奶奶们管教好多了。”
来源:《望云峰》杂志2018年第4期|0
作者:翡岚
编辑:redclou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