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伍玉求:梅雪因诗韵更清——评“雷海为杯”诗词大赛一等奖作品巜赞中国诗词大会总冠军雷海为》

来源:隆回新闻网|0 作者:伍玉求 编辑:redcloud 2019-10-30 08:21:07
 
—分享—

  一首诗词的好坏,见仁见智,似乎很难准确界定。但其灵魂层面的主题,能否给人以智慧的启迪,教人向善,给人向上的精神力量,无疑是衡量作品优劣的重要标准。遣词造句,谋篇布局等技巧层面,反在其次。作为奔主题参赛的诗词作品,紧跟时代,关注民生,紧扣主题应该是获奖的基本前提,这是诗词界近年来逐渐形成的共识,参赛者应予足够重视。 “雷海为杯”全国诗词大赛已圆满落幕,从获奖作品看,异彩纷呈,各具特色。我就本次获得一等奖中的一首诗做个浅评,以飨读者。

  让我们先来赏读原作:

  赞中国诗词大会总冠军雷海为

  河南焦作毛瑞花

  心田种梦远埃尘,岁月从来不负人。

  雨若无情诗可补,梅因有骨雪才亲。

  历寒能守三千寂,入世长存一味真。

  收拾唐风拼外卖,派成花意满城春。

  首联点出“远埃尘”,是因为“心田种梦”。人生有风雨,也有诗和远方。心头有梦,就有无穷希望。“种”字用得妙,它是积极主动的,而且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它代表了耕耘,播种了希望。常言道,种瓜得瓜 种豆得豆。种梦,才可以得到风雨中前行的动力,才能收获梦之成果,收获完满丰硕的人生。埃尘无处不在,远者,避也。远之关键不在距离,而在于精神上能藐视它的存在,足有战胜它的力量。周敦颐名句“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与此暗合。只有质地洁净,操守坚忍,才可远埃尘。承句“岁月从来不负人”,承上启下,铺垫自然。这一联总起,高屋建瓴,俯瞰全篇。揭示一般又暗示了个别,为后面的大力挥洒铺开词笔。其手法似粘似脫,若即若离,正是写诗的最高技巧。

  颔联以雨、雪为喻,用退一步的手法,灵活引出主人公不平凡的人生历程。雨若无情,用诗去补。所谓“天待我以薄,吾以厚德报之”,乃古人之至厚也。心中有诗,即使风雨兼程,也是诗意人生。“梅因有骨雪才亲”。此语未经人道,为全篇诗眼。梅花傲雪,历来为人所称,文人更是引梅之高洁而比喻人品。可是历代诗人作品里的雪,虽美质冷艳,却是作为梅之对立面而存在的,傲,是一种精神反抗。傲雪,雪是强势的一方,多少有点儿反面角色的味道,是一个冷酷无情的形象。卢梅坡名作“梅雪争春未肯降,骚人搁笔费评章。梅须逊雪三分白,雪却输梅一段香。”梅雪便是对立的,虽然争得妙,争得雅,一旁评判的诗人也不偏不倚,让其平分秋色,但“争”终究是双方的主题。而此诗中的雪,却是梅之知音,梅之铮友,梅之高洁品格的成就者,它与梅惺惺相惜。“才亲”二字的前提,是“梅因有骨”,这就暗示梅雪具有同一品格,成为两个并立的高洁傲岸的形象。从中国古代“天人合一”的最高审美标准来看,卢作整体格调尚输此诗一筹。

  颈联从时间跨度上着笔,继续刻画梅雪性格。正因有颔联的铺垫,所以“能守三千寂,长存一味真”。这是在颔联的基础上升华。以“历寒”“入世”紧承颔联,意境上却更进了一层。如果说颔联是点,那么这一联便是线,是面,包涵有一个很长的过程,而且有很强的连贯性。从哲学角度阐明不平凡的成就必有不平凡的经历,告诉我们只有不忘初心,艰难跋涉,永不言弃,才有可能达到光辉的顶点。

  中二联采用互文手法,紧密相连,互相渗透,以梅雪为喻,暗示主人精神的高洁、坚忍,又揭示了成功必然来自艰苦磨炼的人生规则,化用了“梅花香自苦寒来”之意。由此,我们可以进一步印证孟子的名言“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增益其所不能”。中二联和首句中的“远埃尘”、尾句中的“花意”,互为呼应,与梅雪性格主线暗自绾合,使全篇结构更显完整,层次更加分明。暗示了主人公的坎坷历程和不懈追求,给人以无穷力量。

  尾联,点明主人公职业,语用双关。第八句余音缭绕,有一犁春雨点亮整个春天的意味,画面感骤然增强,将读者的视觉和思维引向一个更广阔的空间。

  综观整个作品,可以看出作者有深厚的诗词功底,表达手法灵活多变,遣词造句上尽量求新,不落窠臼。结构上完整,特别是中二联以点带面,层层推进,符合传统诗法进与转的创作规律。通篇明暗线索并行不悖,所用意象和主人公的性格契合。前三联措辞典雅。环环相扣,这是本诗的成功之处。值得商榷的是尾联变弱,特别是第七句“收拾唐风”已显生硬,“拼外卖”更是直白无味,削减了作品意韵,虽然尾句有所挽回,但终究撑不起前句败笔,致有白璧微瑕之憾。

来源:隆回新闻网|0

作者:伍玉求

编辑:redcloud

阅读下一篇

返回隆回新闻网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