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银发赋能 科技兴乡 奏响金色稻田与绿色山野丰收曲

来源:隆回县融媒体中心 作者:欧阳自如 编辑:周 颖 2025-08-13 11:07:58
 
—分享—

隆回新闻网讯(通讯员 欧阳自如)金秋八月,稻浪翻涌。在隆回县广袤的田野山村,一群银发先锋正用智慧与汗水书写着乡村振兴的时代答卷。8月5日至8日,县老科协到羊古坳镇、虎形山瑶族乡、小沙江镇,开展银发赋能、科技兴乡的生动实践,探究因地制宜、凉风生金的产业密码。

image.png

夕照丹心:科技老农决战吨粮田

羊古坳镇曾是袁隆平院士连续11年蹲点指导的杂交水稻高产攻关试验基地,也是县老科协长期以来的联系点。在羊古坳镇牛形嘴村的稻田里,71岁的镇老科协会长肖利民像抚摸孩子般托起沉甸甸的稻穗,“‘玮两优2268’真给咱长脸!”他的声音在翻滚的金色浪涛中格外洪亮。在今年持续高温高湿“烤”验下,只见稻秆挺直,稻穗结实,青黄相间,丰收在望,这个百亩高产攻关片,正向亩产1200公斤的纪录发起最后冲刺。

image.png

日前,羊古坳镇雷峰村超级杂交水稻高产攻关科研基地传来喜讯——再生稻头季亩产实收877.4公斤,创下新纪录。老科学家袁隆平院士倡导的“良种、良法、良田、良态”四良法则在这里生根、开花、结果。站在刚刚收割早稻、插上晚稻的田埂上,基地负责人王化永道出了老科技工作者的种粮心经。

高山生金:银龄创客激活山野经济

走进虎形山瑶族乡水栗凼村,村老科协会长黄守华的“立体经济版图”上,千亩原生态金银花青翠连绵,尾参、黄精等药材悄然繁盛。从村里加工厂直达县城“湖南守拙堂”销售网点,一个稳固产业链被悉数串联。这双勤劳之手更延伸出“凉风经济”名片——把湖南省“百岁健康村”的牌匾擦得锃亮,在自家办起“瑶岚民宿”,迎来了一拨拨避暑游客。

image.png

走进小沙江镇龙坪村深处,镇老科协会长康湘怀创办的“康佳民宿”刚开业便炙手可热。“七月至今没空过房,高山凉风就是金字招牌。”而在岩背村,66岁的镇老科协副会长伍湘中正在他的智造玩具厂里巡查生产线。车间外墙上,“1-7月产值718万”的红色大字格外醒目,流水线上80多名返乡农民工正组装着发往海外的玩具。“山那边还养着三百头藏香黑猪,去年进账205万。”这位被称为省、市、县三级老科协“银发人才”的老创客,在车间与山林间架起了立体致富桥。

image.png

科技为脉:银发力量再写新篇

四天行走三百里,调研组在返程车上展开热烈讨论。县老科协会长刘克儒在调研笔记上郑重写下:“王化永、肖利民团队再生稻高产攻关和水稻抗逆技术,建议全县推广”“黄守华‘药材+民宿’产旅融合模式可复制性强”“伍湘中扎根乡村办企业、办猪场经验值得总结……”

image.png

落日的余晖染红了山峦田畴,将银发科技工作者的身影拉得很长。在羊古坳的沃野上,他们用科技夯实粮食安全的基石;在虎形山的云雾里,他们把高山凉风变成“热经济”;在小沙江的深谷中,他们让返乡农民家门口赚钱。这些平均年龄67岁的“老把式”,正以与时俱进的科技思维和扎根本土的实践智慧,证明着银发力量在乡村振兴中的独特价值。



一审:周颖 二审:马美姣 三审:罗勇军 终审:隆正平

来源:隆回县融媒体中心

作者:欧阳自如

编辑:周 颖

本文链接:https://www.longhuinews.cn/content/646942/57/15197660.html

阅读下一篇

返回隆回新闻网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