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纪念“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

来源:隆回县融媒体中心 作者:罗师钰 米扬 马毅斌 编辑:周 颖 2025-05-22 19:15:57
 
—分享—

1747906115293.png

隆回新闻网讯(米扬 马毅斌)在隆回县羊古坳镇雷峰村超级杂交水稻科研攻关基地,再生稻禾苗迎风摇曳。这片基地自2009年建立,曾攻克了杂交水稻世界高产难关,也是袁隆平生前牵挂之地。袁隆平逝世后,当地村民自发募捐,为其塑造铜像,袁隆平手捧稻穗的铜像矗立在基地示范田间,时刻激励着基地工作人员为农业奋斗。

从2009年开始,我们的试验田就被袁隆平院士确定为超级杂交水稻高产示范基地,袁院士生前十多次来到试验田,来鼓励、指导试验田的种植技术。2011年,基地率先突破了高产难关900公斤的世界纪录,之后这里连续突破1000公斤、1100公斤,目前基地已连续三年保持大面积百亩示范片1100公斤高产水平。为继承袁老遗愿,接下来,我们将在长江中下游这些生态区,朝着超级稻百亩示范片达到1200公斤、再生稻头季+再生季两季的周年亩产量突破1500公斤总产量这个目标努力奋斗。”基地负责人王化永告诉记者。

我们这一代人能够吃饱饭,真的多亏袁隆平院士,每当到了春耕生产和丰收打禾的时候,我们就特别想念袁院士。”雷峰村村民感慨道。超级稻基地的试验田里,禾苗正茁壮成长,仿佛在诉说着对袁老的思念。这片充满希望的田野,如今已成为农业学子前来学习的科研实践基地,他们跟随袁老的脚步,学习他的科研精神,将“禾下乘凉梦”与“杂交水稻覆盖全球梦”传承下去。

湖南杂交水稻研究中心在读博士研究生告诉记者:“身为一名学习农业的学生,来到袁隆平院士指导的超级杂交水稻高产攻关科研基地进行实习实践,第一次站在袁隆平院士奋斗过的田埂上,感觉特别不一样。这让我想起袁隆平院士说过的那句话,电脑里长不出水稻,必须得下田。今天是袁隆平院士逝世四周年,我会继承袁隆平院士的种子精神,继续种下去。”



一审:周颖 二审:马梦娜 三审:罗勇军 终审:隆正平

来源:隆回县融媒体中心

作者:罗师钰 米扬 马毅斌

编辑:周 颖

本文链接:https://www.longhuinews.cn/content/646949/66/14981276.html

阅读下一篇

返回隆回新闻网首页